“非遗”文化传承人黎凤珍:让老技艺化为致富新动力
“非遗”文化传承人黎凤珍
经过织、染、画、绣、裁等30多道纯手工工序,并花费数月乃至整年精制而成的白裤瑶传统服饰,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这一门制作的老手艺,也是黎凤珍自儿时起就学习的民族技艺,更是她至今仍在坚守的一份传承。
南丹县,中国白裤瑶之乡。生于此长于此的黎凤珍,自幼喜爱瑶族服饰。8岁起,她便跟着祖母和母亲学习白裤瑶服饰制作技艺。从垂髫之年到近乎知命之年,她熟练掌握了纺纱织布、染料采集制作、浸染、粘膏画、刺绣、缝制等30多道瑶族服饰制作工序。
近年来,专门制作瑶族服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门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可能。“祖祖辈辈手里的技艺,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带着这样的想法,黎凤珍扛起了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旗帜——不仅引导家人加入白裤瑶服饰的制作,还发动了数百名白裤瑶群众参与其中,手把手教、实打实带,让这一传统制作技艺得以较好传承。
制作民族服饰,如果“小打小闹”,不仅难以养家糊口,而且传承步履维艰,甚至会被迫半途而废。左思右想,黎凤珍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唯有自主创业、扩大规模,才能实现梦想、走得更远。
说干就干,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她在八圩瑶族乡老家创办了南丹县瑶寨原生态蓝靛蜡染坊,并将业务拓展到里湖瑶族乡,又创办了南丹县朵努手绣坊,大力发展白裤瑶族服饰的制作、租赁、销售、展览等业务。目前,两坊年营业收入达200万元以上,白裤瑶服饰走上了规模化、市场化创业发展之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是黎凤珍常说的一句话。她始终心系身边的贫困群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带领大家通过民族技艺实现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白裤瑶每人每年至少需要两套全新的瑶族服饰,染坊所接的订单会有所增加;染坊与文创公司合作,制作符合现代潮流的文创产品,市场需求量逐渐加大……想到这些,黎凤珍积极发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及周边村屯的妇女居家制作瑶族服饰。
“如此一来,大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黎凤珍说,通过制作服饰和文创产品,大家每个月能有2000元以上的收入。前两年,黎凤珍所创办的两坊先后被认定为“扶贫车间”,帮助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增收的问题。
“下一步希望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和平台,让白裤瑶服饰能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凤珍决心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发展民族技艺的责任,同时也带领更多瑶族同胞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2021年河池市尾矿库安全监管和治理责任名单序号尾矿库名称尾矿库地址尾矿库管理和治理责任单位尾矿库管理负责人联系电话...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