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融合 创新模式 南丹品牌产业打开群众致富门

河池日报 2020-04-02 05:43 大字

南丹讯日前,笔者走进南丹县车河镇堂汉村玉龙油茶标准种植示范基地,上万亩油茶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充足的资金投入,标准化的经营模式,让该镇的特色油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带动了周边近110名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这是该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聚焦“十大百万”“5+2”“3+1”特色扶贫产业,以农业核心示范区、产业基地、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打响品牌,确保贫困群众有增收、能致富。

该县立足于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长远发展,围绕红心猕猴桃、富硒米、六龙茶、黄腊李、苞谷李、南丹瑶鸡、瑶乡黑猪等10个特色产业作为该县脱贫攻坚产业,创新开创“一村一业”“一乡几品”的农业产业格局,采取“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规模化种植、区域抱团发展。去年,全县整合资金2600万元用于兑现特色农业产业奖补,在全县建立“十大百万”扶贫产业示范基地58个,辐射带动贫困户达8472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39%。全县共创建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38个,获得认定129个,其中,1个被认定为自治区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4个被认定为自治区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今年,该县计划发放奖补资金2500万元,全县45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发展特色产业。该县让贫困群众端起“金饭碗”、吃上“生态饭”、鼓起“钱袋子”,实现了育一个基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打造品牌,是产品提质的必然路径。近年来,该县聚焦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整合包装了一批精品项目,打造了一批有规模、有名气、有效益的农业品牌。去年,城关镇四山村“红心猕猴桃”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该村种植的红阳猕猴桃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获得了相关证书,提升了“南国之丹”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

该县继续扎实推进农业优良品种引育示范工程、科技富民强县推进工程,大幅度提升特色产业技术含量,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拓展产品群,提高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目前,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37个,认证基地面积达9.53万亩。2016年,南丹成为广西首批、河池首个“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9年,成为全国第二批、广西七县之一和河池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多产融合,多端发展才能细水长流。在里湖瑶族乡里湖旱藕收购点,工人们正在将新收购回来的旱藕进行加工。成品后,一袋袋包装精美的旱藕粉将销往全国各地。旱藕作为粗放型产业,该县通过大力发展旱藕食品加工,开发出的下游产品质量较高,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让产品得到更好的开发,也扩大了群众的受益面。

该县主动探索“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新模式,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加工产业、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延长产业链,实现线上线下,平台配送,资源配置等多端发展。此外,加快油茶及中药材精深加工,瑶乡牛循环产业核心示范区延长产业链等项目建设,抢夺制高点,抢抓机遇期,抢占高端产业链。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南丹美食、菜系、小吃,发展夜间经济、节庆经济,推动旅游、康养、观光、购物、美食有机结合,不断挖掘提升丰富瑶王印宴、土司家宴、壮族大宴等菜系的文化内涵、菜品体系,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南丹新样板。

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18家。与荔波等县共同建设“跨省旅游扶贫示范区”。蛮降农耕旅游景区、世界白裤瑶(南丹)大健康旅游扶贫产业园等旅游+农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高效推进,农村电商覆盖率达82.6%。(莫梦姜林丽峰)

新闻推荐

主动作为 优化服务 33家批零住餐限上企业全部复工

南丹讯近期,南丹县严格落实自治区支持经济平稳运行的30条具体意见以及河池市配套出台的21条具体措施,精心安排、主动作为、...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