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智能制造的“领航者”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引领贫困山区智能制造发展纪实
指导教师与学生合影。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获奖选手领奖。 获奖选手上台领奖。 备战技能竞赛。 工业机器人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规模逐年递增。
随着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实施,智能制造已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趋势和潮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要把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好,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实力雄厚的职业院校也不是一件易事。然而,谁也想不到,一所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仅用3年时间,就成功走出了一条办好智能制造专业群、引领民族地区智能制造发展的好路子。
回顾来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半年完成该专业招生;一年建成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两年该专业出成果——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获得广西第一名、全国二等奖;三年成功创品牌,成为广西高职院校智能制造重点建设基地,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智能制造技能竞赛获得两个一等奖,帮助地方企业建成智能仓储物流生产基地,建成广西第一条校内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一跃成为民族地区智能制造的“领航者”,令人刮目相看。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山沟沟”学校创造智能制造奇迹的奥秘在哪里?
1
贫困地区更要建“智能制造专业群”
河池是全国著名的“有色冶金”之乡,冶金产业占全市GDP的近50%,但经济实力却排名靠后,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再加上地域偏僻、人才缺乏,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通过深入调研,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总结出,河池经济落后主要是技术的落后,是丰富的资源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随着智能制造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从河池冶金产业和冶金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广西现代职教人敏锐地察觉到,山沟里的企业更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尤其是智能制造。该学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果断决定,要担当起服务河池技术升级的责任,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设想,把智能制造专业群列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一号工程,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补齐地方企业智能化发展的短板,加速河池本地有色金属企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知易行难。当时,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各方面条件十分困难,没有同类院校参照,没有设备,没有师资,缺少资金,无智能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可招聘。
不懂就出去看、去学习。该学院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学院采取“边论证、边实施、边考察、边培养、边建设”的“五边”战略,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保障有力。中央财政支持的经费以及自治区支持的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重点往智能制造方向建设发展。2015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业获得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立项,获得国家支持建设经费2000万元;2016年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专业组成智能制造专业群。学院再配套近3000万元经费,保证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的经费需要。
“经过3年多的努力,学院采取‘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新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办学思路,打造以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数控技术等专业组成的一流智能制造专业群,辐射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等专业。智能制造专业群立足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的智能化生产方式调整与升级,围绕有色金属冶炼装备智能制造生产流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培养智能制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学院党委书记韦伟松说。
2
校企合作,共建命运共同体
“智能制造专业群”成功启动,给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双方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为下一步驶入深海区、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学院院长黄绍光强调:“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和企业共建了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学、教、研、培’五位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真诚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2016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一家科教实业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技术工程训练中心”。该中心从2015年开始筹建,学院派出由机械、数控、电气和计算机多个专业组成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师团队,到该公司参与了两条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安装与调试工作。2016年,校企合作为学院量身定做,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建成了广西第一条校内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师团队技术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2016年,该学院与江苏一家智能系统公司、南方公司三方合作,在河池市南丹县南方公司共建锌锭垛有色金属产品智能仓储物流及“产、教、研”一体的实训基地,南方公司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学院投入730万元,经过两年多的技术开发研制,于2018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实训基地融“产、教、研”一体,利用江苏公司先进的激光检测定位及无人驾驶技术,为广西南丹南方公司解决了大负荷锌锭智能搬运及装车问题。同时,项目为学院教师提供了科研平台,为学院学生提供了真实场景的实训场地。
2018年,深圳一家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投入450多万元,在学院共建校内智能制造技术培训中心,主要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培养人才。另外,该学院还与江苏、柳州的一些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满足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训要求。
——无缝对接,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为了将智能制造的最新技术、工艺、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到员工的无缝对接,在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相应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如将数控车工等相关最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ABB机器人职业认证企业标准及三菱及西门子自动化可编程设计师等国际先进标准融入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融通。目前已经开发正式出版的教材有《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校本教材有《机器视觉系统配置实训》《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修》《机器人结构与运动仿真》《普通机床零件加工》《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等,主要在校内使用。通过建设院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混合式教学,将现场教学与虚拟仿真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育相结合,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创新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
——双重角色,校企共育“双师”队伍
只有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学院才能发展;只有企业得到合格的人才,学院才能生存。双方有效合作,才能双赢。于是,学院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理论知识,增强员工发展潜力。在学院建立“工程师工作站”,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技能教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通过“教师工作站”平台,全国各地多家智能制造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专业技能教师12人次,为学院“工业机器人精英班”授课800多节。学院先后派出专业教师35多人,带领学生160多人次,到这些智能制造企业学习,教师进行科研攻关或实践锻炼,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在师资培训和学生培养两个方面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批年青教师迅速成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有的学生尚未毕业,就有企业预订,一些学生还在顶岗实习期,就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学院培训部主任罗之尚自豪地说:“针对企业一线员工理论基础不足的特点,学院派出专业教师,帮助企业培训员工。从2015年至今,共为南方公司、广西生富锑业公司等本地企业培训员工300多人次。另外,在扶贫工作中,为‘党建+扶贫’以及库区移民培训电工、焊工等人员5000人次以上,为中职学校师生培训1000人次以上,带动本地中职学校共同发展。”
3
产教融合,研发攻关创佳绩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驱动智能制造的大船一路航行、高歌猛进,让智能制造在民族地区崛起,并逐步成为风向标。
——科技引领,研发攻关结硕果
针对河池市有色金属行业冶炼产品重量大,岗位温度高,搬运劳动强度大、不安全的特点,学院老师与广西南丹南方公司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利用先进的激光检测定位及无人驾驶技术,为企业解决了大负荷锌锭智能搬运及装车问题,一个车间减少了22名装车搬运工人,减轻了企业的劳动力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及安全性,为产业转型升级做了引导示范作用。
学院与广西建工集团合作,为该集团在泰国的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泰国KSP糖业公司位于泰国乌隆他尼府安帕瓦披县,学院派出专业教师和学生,为糖厂解决压榨机设备安装、调试等技术难题,在技术研究、改进、培训、运行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学院老师还参与了柳州长虹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的广西科技厅课题《CK30L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研究》,已经研究成功,获得结题;参与了华锡集团南丹车河选矿厂的技术攻关,获得“新型带炉缸烟化炉”的实用发明专利。
——企业挂职,教师能力提升快
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师的知识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从2015年开始,学院从机械、数控、电气和计算机等专业抽调10名教师,组成智能制造专业教师团队,到江苏、上海、深圳等地全职学习,学习智能制造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并鼓励他们考取了ABB机器人的相关证书。此后,学院采取轮番培训的方式,每年均派出专业教师到深圳、江苏、上海和广西相关企业挂职,共同参与企业技术研究、智能制造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企业融入,学生大赛拔头筹
2019年5月8日至5月9日,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中,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代表广西参赛,荣获“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6月2日上午,该学院再次代表广西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赛项中再次斩获一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学院学生参加智能制造类各级专业竞赛项目,获国家级奖项6项、自治区级奖项36项、市级奖项37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智能制造专业从以前不敢参加比赛到现在成为获奖大户,实现了质的飞跃。
——素质提升,学生毕业受欢迎
智能制造专业群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较快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基本落实就业单位,每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薪酬高于全国同类毕业生平均水平。16级机器人班到深圳市一家公司顶岗实习的6名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最低薪酬为每月8000多元,最高的每月达到12000元;2017年到江苏一家公司就业的5名学生,全部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其中一位同学,参与安装了三条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后,主持安装了两条智能柔性生产线,由于业绩出色、技术水平高,学院聘请其回校任教,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4
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教育部实施的“双高建设计划”明确指出:要着力建设一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支撑国家战略、推动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实现“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重大目标。“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满腔热情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根据区位优势与特点,我们实施‘三大计划’,重点抓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成为民族地区智能制造的‘领航者’。”该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岑华说。
——实施“中外高职院校交流计划”,推进智能制造类专业学生“国际化”
该学院已经与越南三所院校分别签订了《中外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书》;组织专业优秀学生随合作企业到该公司越南国外建设项目进行顶岗实习,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人才支持;已经选派智能制造类专业学生到泰国KSP糖业公司(泰国KSP日榨甘蔗24000吨及且产精糖1000吨糖C项且EPC总承包项目),从事糖厂机电设备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提升学生国际职业能力。
——实施“技术和人才培养模式输出计划”,助推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
该学院先后为东盟等国家产能合作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已经选派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团队共12人,为广西建工集团在泰国KSP日榨甘蔗24000吨及且产精糖1000吨糖C项且EPC总承包项且的糖厂压榨机设备安装、调试等技术难题,在技术研究、改进、培训、运行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实施“技术和服务标准制定计划”,掌握智能制造标准“话语权”
该学院与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瑞典、瑞士ABB集团公司就ABB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达成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正式引入国际工业机器人标准。并且将世界一流的工业机器人的标准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与所服务的东盟国家的合作项目相结合,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标准和服务东盟国家项目的技术标准。
如今,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全体师生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奋力建设高质量的职业院校,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韩江河曾严钟清张海宁文/图)
新闻推荐
□凡亚父亲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的记忆明显出现了混乱状况。那天,我又带上妻儿去看望和陪伴他老人家,带...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