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巧手绣出幸福生活 记南丹县中堡乡自立自强脱贫户潘海萍 莫梦姜
6栋C单元2601号房,这是潘海萍在南丹县城安置点“老乡家园”的新家。
“从中堡搬到县城,我感觉方便了很多,我要刺绣的粗布也容易买了,苗服做好了也方便寄出去。”潘海萍笑着说。初次见到潘海萍,她穿着一身靓丽的苗服,高高的发髻整整齐齐地盘着,自信开朗的笑容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她在生活中遭受的磨难。
在困境中破茧而出
43岁的潘海萍是南丹县月里镇那更村的村民,1993年,她嫁到中堡乡九立村,生下了3个小孩,一家五口过着幸福的生活。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潘海萍的丈夫因为一场车祸去世,让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陷入困境。
3个年幼的小孩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还沉浸在丧夫之痛的潘海萍不得不考虑这些现实的问题。
为了补贴家用,潘海萍拿起针线,开始重拾小时候学过的苗绣。由于外出多年,很久没有接触苗绣了,她的手艺生疏了很多,一条腰带都要绣很久,针脚也没以前细致。但她没有放弃,日夜不停地练习,终于接到了第一笔订单。
安置区内生意火红的小作坊
在安置房的阳台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粗布、画笔、针线,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作坊,这就是潘海萍平时刺绣的地方。画图、染蜡、刺绣……这是潘海萍每天的生活。
“潘姑的手艺很好,我和她订这套盛装,平时过节回老家也可以穿,出去旅游也可以穿。”正在试穿苗服的潘建丹开心地说,今天她正好来潘海萍家取定制的苗服。据了解,潘海萍制作这样的一套苗族盛装需要花1个多月的时间,每套17000元。
“今年到目前,我接了9套的订单了,有1套是盛装,另外8套是半成品,还有一些订单暂时不敢接了,怕完成不了。”潘海萍说。
为了让自己的手工更加成熟,2017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潘海萍参加了自治区妇女手工艺培训,学成归来后,她更有信心了。如今,除了当地的老百姓,一些高校搞研究的学生也成了潘海萍的顾客,通过微信,他们一起探讨苗绣。
一双巧手绣出幸福生活
走进潘海萍家,两个一大一小的冰箱摆在十分显眼的位置。“之前我买不起大的冰箱,就买了个小的,今年杀了年猪,要换个大的才能装得下了。”潘海萍解释。
用微信接受订单、在市场上选购土布、向广东的厂家定做图案模具、快递寄件……潘海萍正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用现代的一些工具来辅助苗服的制作。此外,在该县非遗中心的帮助下,潘海萍向做现代产品的老师学习,学会了绣抱枕、杯垫、荷包等小玩意,产品品种多了,客源也更多了。
“今年,我通过网上定制到了制作我们苗裙的模具,省了很多时间,我打算1个月完成1套苗服的基本制作,那样的话,预计今年可收入6至7万元。”潘海萍打起了小算盘。
说到潘海萍,中堡乡的扶贫助理赞不绝口:“她是一位自立自强的贫困户,虽然家庭突发意外,但是她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等、靠、要的思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
要让手艺传承下去
“七八岁开始喜欢刺绣,可能天生对针线有感觉,从小就跟着长辈们学习刺绣。”问及她如何练就一身刺绣本领,潘海萍谦虚地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年轻人会苗绣的越来越少了,令潘海萍欣慰的是,她的女儿对苗绣也十分感兴趣,家族里面的几个小侄女也有意要学,潘海萍干脆办起了小小刺绣班,一笔一画,一针一线培养这些小小绣娘们。如今,有些小绣娘已经能够画好图了,有的甚至能单独绣好一张手帕,看着她们日益进步的手艺,潘海萍打心里感到欣慰。
潘海萍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开一间苗绣展馆,将精美的苗绣展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希望苗绣、苗歌、苗舞都能够一代代传下去,那是我们苗族的根。”她动情地说。
新闻推荐
南丹讯为进一步营造扫黑除恶宣传氛围,提升在校师生的法律素养和自我防范能力,5月9日,南丹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深入里湖瑶族...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