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壮美风情本报记者 冯敏桂 通讯员 苏艳柳 实习生 唐艺玮 文/图

河池日报 2019-01-24 09:09 大字

图为马丹麒(左一)和母亲、姐姐在自家绣坊里缝制绣花鞋。

1月20日,春节前夕,马丹麒坐在位于南丹县城的艺和缘手工作坊里,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绣花鞋,赶制客户订制的新年礼物。33岁的马丹麒来自南丹县罗富镇,是一名地道的壮族姑娘,她活泼开朗、天资聪颖,从小就喜欢跟着母亲及母亲的姐妹们一起缝衣服、学刺绣。

大学毕业后,她赴苏州学习苏绣。她热心壮族服饰制作等民族技艺,将本民族丝绣与苏绣相结合,创作出多种更为生动活泼的图案,屡次在区内外各种工艺品展览上获奖。

她开办了民族服装店,专门制作壮族服饰,并积极多方考察学习,拜师学艺,努力为蓝衣壮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作贡献。

作为壮族的女儿,在传承弘扬蓝衣壮传统文化这条道路上,马丹麒走得坚定而又执着,一针一线,她绣的是家族几代人传下来的技艺,绣的更是壮族先人数百年来逐步形成的独特文化风情。

长辈都是壮绣的佼佼者

马丹麒的家乡罗富镇是蓝衣壮聚居地,那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衣服、被子、背带、鞋等生活用品多是自给自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通过种植棉花制作布料,并用这些布料制作衣服等生活日用品。制作这些日用品的任务大多落在了家中女性的身上。为了让这些日用品看上去美观大方,她们用蓝靛将布料染成蓝黑色,并将水波纹、花草鸟兽等日常看到的美好事物绣在上面。有的图案表达了壮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则用于祈福驱邪。

由于男女老少都穿自织自染的蓝色土布衫,并以蓝色为美,故称蓝衣壮。这些刺绣品便是蓝衣壮绣的雏形,它们色彩绮丽,构图紧凑、饱满,具有独特的壮族风情。每到节庆,当地壮族群众都会盛装打扮,以歌传情,以歌会友,这一习俗至今已流传百年。

南丹一带的蓝衣壮还有个习俗,每当有孩子出生,娘家要给女儿送一张亲手缝制的背带,作为外婆送给外孙的礼物。在赠送过程中用山歌对唱庆祝,意味着(背)后(带)代子孙绵绵之意。而每当姑娘出嫁,姑娘们都要事先缝制几床新被套当嫁妆,谁的针法好,谁就倍有面子。所以,壮族女孩从小都会一些针线活,而马丹麒的母亲梁小兰和其姐妹们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马丹麒的姨妈梁小欧,今年62岁,自幼跟随母亲学习壮绣,年轻时候的刺绣技艺远近闻名,经常在圩日拿出自己缝制的绣花鞋、背带来摆卖,常常被抢购一空。

而马丹麒的母亲梁小兰今年55岁,是一名有几十年制衣经验的老裁缝。她不光会做壮族服饰,旗袍、西装等其他各种样式的服装也不在话下。两个女儿出嫁时穿的衣服、鞋子全是她亲手缝制的。

马丹麒从小跟着多才多艺的长辈们学习,刺绣技艺自然不俗。还在读小学时,她绣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经常得到母亲和姨母的好评。

绣品屡获大奖市场大受欢迎

因为学业繁忙,马丹麒曾有几年时间没能接触针线。2010年,她从河池学院旅游经营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去深圳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了两年。期间获得一次去苏州进修的机会,进而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苏州,她参观了多家绣坊,被当地浓浓的苏绣文化所感染,那里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她联想到自己家乡的民族服饰刺绣工艺,埋藏心底已久的刺绣梦又重新被点燃。在家乡,也有很多技艺高超的绣娘,但迫于生计,大部分人都忙着出去打工挣钱,继承传统壮绣的人越来越少了。

随后,她辞掉了深圳的工作,回到南丹老家,重拾绣针,拜母亲和姨母们为师,学习传统壮族服饰制作。

看电视时、与朋友闲聊时或是等车的间隙,马丹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学习刺绣技艺。

“每当拿起绣花针,我就觉得特别兴奋。”虽然一双绣花鞋的鞋面图案就要绣一个多星期,但马丹麒依然乐此不疲。

在传承传统技艺之余,马丹麒还不忘创新,将本民族丝绣与苏绣相结合,创作出多种更为生动活泼的图案,屡次在区内外各种展览上获奖。她与小姨梁小巧合作的刺绣作品《命河》获得2015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金奖”,她与姐姐马丹鸿创作的刺绣作品《鸳鸯戏水》获得2015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

2013年,马丹麒开办了一家民族工艺品店,主要由她和母亲梁小兰打理。店里的民族工艺品品种多样,有作为服饰类的围兜、绣花鞋、背带等;有居家用品如被面、桌布、枕套等;还有作为观赏或信物类的绣花锦帕、绣球、挎包、香包等。这些种类丰富的民族工艺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梦想开一家非遗体验中心

“要不是家人的支持,我可能早就放弃了。”马丹麒说,刚开始绣出来的作品除给博物馆用于收藏之外,几乎没有人买。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将壮绣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她的民族工艺品店在当地逐渐小有名气。

每当节假日或是出去学习培训时,马丹麒总会换上自己制作的全套蓝衣壮服装。人群中,一身壮族盛装的她,总是引来极高的回头率,不少人还主动凑上来与她合影留念。一些人还向她咨询壮衣的售卖信息。

一床背带售价1500元、一双绣花鞋580元,而一套精心制作的壮衣要两三千元,虽然手工民族服饰价格不菲,但马丹麒和母亲仍能接到不少订单。

“全都是手工缝制,比较费时费力,一双千层底绣花鞋,前后花费了将近半个月时间。光是做布纽扣,就花了两天两夜。”马丹麒道出壮绣的不易。有时母女俩忙不过来,在公司上班的姐姐马丹鸿下班之后也会来店里帮忙。

近年来,在走访壮族村落的过程中,马丹麒发现许多蓝衣壮文化在慢慢流失,她感到十分难过。她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能够开一家非遗文化体验中心,里面除了展示蓝衣壮的民风民俗,还有瑶、苗等其他各民族的特色产品,她希望能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出一份力。

新闻推荐

河池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成功救治一名危重患者

本报讯日前,家住南丹县车河镇的韦先生将一面写着“医术精湛妙回春,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