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管理促和谐兴业 南丹完成2万多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任务

广西日报 2018-09-04 08:14 大字

本报南丹讯(记者/韦鹏雁实习生/覃华倩通讯员/田达欢)9月1日晚饭后,南丹县王尚移民新区的白裤瑶妇女何秀珍带着孩子到邻居家串门,家长里短聊了一个多小时。从去年底起,该县1200多户易地搬迁群众陆续搬入王尚移民新区。何秀珍说:“刚来时很多人都不认识,觉得不自在,现在大家打成了一片。”

南丹在脱贫攻坚中完成了2.1万多人的搬迁任务,这些贫困群众搬到相对陌生的环境,与相对陌生的人共同生活,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新邻居,从而能安心住下来谋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县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组织服务到哪里”的思路,在4个移民集中安置片区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党群联络站”等机构,在移民新区实施“六化”精准管理服务模式,初步实现了“社会管理有人管、产业发展有人带、社会和谐有人推”的目标。

服务跟踪“全程化”。刚进入县城安置点时,张月月还担心孩子的入学问题,但现在几乎不用她操心。张月月说:“党群服务中心的干部上门帮我们解决这一难题。”9月2日,她的孩子顺利从芒场镇小学转入县城山口小学。南丹抽调221名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形成结对帮扶对子,从移民项目实施到移民搬迁入住,全程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问题;抽调30名党员干部“全脱产”进驻4个移民片区,为移民群众提供服务并加强移民点社会管理工作,确保安置点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治理“零真空”。据不完全统计,帮扶干部和工作组累计为搬迁群众解决低保、房屋整改修缮、子女入学等问题2.1万多件次。

社区管理“人性化”。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等评比活动,引导移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施“携手互助”工程,在各移民点建立党群理事会、老年人协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防队等互助组织,构建移民新村和谐美好、人人相互关爱的“大家庭”。目前,4个安置区群众自发组建党群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等16个,评选出“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等30户。

办事标准“规范化”。制定《户口管理》《低保政策办理》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8项制度,方便群众跑一次就能了解到规范的办理流程,快捷办结所需办理事项。制作《社区服务指南》发放到移民群众家中,将群众关心的事项“清单式”告知,为群众提供规范化、精细化、精准化的服务。

邻里交流“亲情化”。实施“邻里伙伴”工程,举办“党群感恩恳谈会”活动4次、山歌文艺晚会4场,开展白裤瑶亲情“长桌宴”聚会活动10多场次,帮助移民群众把邻里关系由生人变熟人、熟人变友人、友人变亲人。

群众自治“制度化”。把移民搬迁点纳入城镇社区管理范围,由所在乡镇牵头,制定移民公约、文明居住公约、治安管理、公共设施维护、卫生管理等制度,对移民点进行制度化管理。

社会治理“网格化”。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社区、委员负责片区(楼群)、党小组长负责楼栋、党员负责家庭的“四级管理网络”。目前4个集中安置片区都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过渡管理委员会和党群理事会8个,选配过渡管理委员会委员27人以及群众自选片区长、小组长45人。八圩瑶族乡瑶寨安置点老党员黎荣兵拿出新居一楼来作为安置点“党群联络站”,方便搬迁群众讨论、反映问题。他说:“搬迁出来后环境变了,周边住的人也变了,作为党员,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服务群众。”

新闻推荐

南丹打造绿色生态 宜居家园

南丹讯近年来,南丹县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重要抓手,大目标提升绿化品位、高标准进行绿化设计、多渠道保障绿化投入,走出一...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