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破解搬迁群众“四难”问题
本报罗城讯“搬迁到仫佬家园后,不仅在家门口就业,孩子在家门口上学,还获得产业分红,感谢党和政府。”10月25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搬迁户钟喜荣说。
“十三五”期间,罗城累计搬迁2876户1.23万人。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该县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的后期扶持、管理和服务,着力破解群众办事难、稳住难、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
组建一套服务机构,解决搬迁群众办事难。罗城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管委会,组建社区总支部、居委会,在仫佬家园搬迁点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党政服务中心,为城区3个安置点搬迁群众提供服务。
完善一批基础设施,解决搬迁群众稳住难。罗城加大搬迁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医院,让搬迁群众子女实现就近入学,方便搬迁群众看病就医。目前,罗城·深圳实验小学在校学生1422人,凤凰小学在校学生545人,仫佬中学在校学生560多人。
引进一批扶贫车间,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经济能人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目前已引进1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仫佬家园创建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并通过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外出务工4472人。
创办一批产业基地,解决搬迁群众增收难。罗城在县城区附近流转3000多亩土地,发展1000亩红心猕猴桃、1000亩毛葡萄和1000亩黄金百香果3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每户享有1亩的产业分红。
(韦如代)
新闻推荐
经过近半年调解,罗城黎、魏两村屯放下积怨握手“理会” 相逢一笑泯32年恩仇本报记者 张锐锐 文/图
两屯代表在和解仪式上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一处“狮子岭”,让隔河相望的两屯人大伤和气。因为历史恩怨,祖辈曾立下规矩“老...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