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程 □ 邓彭生

河池日报 2020-03-25 01:25 大字

这个凄凉得有点孤寂的标题,是我到北京参加《检察日报》社优秀通讯员培训班时最真实的感受。来到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应该激动、兴奋才对,何来如此的感慨呢?

这还得从我获得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机会说起——

2010年的某一日,和往常一样,我上班后随手打开电脑,查看自己的邮箱是否收到新邮件。这天,我收获到了意外的惊喜。邮件是时任检察日报社驻广西记者站站长梁洪发来的,文字醒目地提示着:《检察日报》社将举办优秀通讯员培训班,广西获得一个名额,鉴于你院近年来的业绩,决定由你参加,请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我迅速打印邮件附件,从中了解到此次参加培训名额全国共150名,广西分到了唯一的一个名额。上级检察院毫不吝惜地将这个宝贵的机会给了我们这个全国唯一的仫佬族少数民族地区检察院,这是信任,是重托,还是……我兴奋地将文件呈送到时任罗城县检察院检察长谭泽江的面前,他细心地在分配名额栏里注明“广西1人”几个字上画了一个圈,从他这个细小的动作中,我深深地读懂了他此时此刻对名额分配的诧异,以及感受到此名额的来之不易!他拿起笔毫不犹豫地签批下“同意”二字。

这样唯一的机会给了我,注定了此次进京参加培训成为一个人的旅程。这样的机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证明了一个道理:工作做好了,凡事就好办。

坐上从南宁飞往北京的航班,那天阳光灿烂,透过机窗,似乎能看见自己在云层上自由飞翔。我的内心此时如波涛汹涌,难以平静,思绪不由飘回到初进检察院时的情景。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刚从教师改行到乡下一个镇党政办工作,由于平时酷爱写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时任罗城县检察院检察长罗强同志了解情况后,找到我说,检察机关正在开展争创“五好”“两满意”活动,需要一个写手加强宣传报道工作,经多方物色看中了你,问我愿不愿意暂时借调到检察院工作?能从乡下到县城工作,令多少人梦寐以求!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毅然来到罗城县检察院。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99年12月1日,在乡镇工作了8年之后,终于能到城里工作!感慨之余,不免也感到身上的压力。

正式上班后,我被安排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初来乍到,又是政法部门,我的工作热情高涨,写作的积极性高。几年中,我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调研文章几百篇,所采写的反映罗城县检察院工作业绩的通讯《仫佬山乡一面旗》,曾发表于《广西日报》,后来该文荣获全国检察机关第三届精神文明“金鼎奖”。我几次被区、市两级检察院评为检察宣传、调研先进个人,也为罗城县检察院步入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先进检察院行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几年中,我从一个借调人员,通过公务员及国家司法考试成为一名真正的检察人。

抚今追昔,多少酸甜苦辣一并涌上心头。这一切都源于检察宣传报道工作。要是没有多读多钻的拼劲,没有坚持不懈的勤谨,没有多写多改的韧劲,没有不怕苦累的冲劲,就不会有此次进京学习的机会!

想当初,刚进检察机关,由于业务性强,法律术语要求严格规范,我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认真研读业务报刊,了解文章的语言风格,把握稿件的角度,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找出自身的差距,还要认真研读法律法规。把积累的知识和检察工作结合,学习别人成功的写作经验,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同时注意了解报纸版面专栏内容和各个时期的报道动态,捕捉和挖掘有新闻价值的题材,才能以小见大反映出基层检察院的工作。

想当初,刚进检察机关,办公室办文重任全落在我的肩上,时常忙于写材料,忙于上传下达,“爬格子”就够累的了,还要兼顾宣传报道工作,没有一股见缝插针的劲,是写不出稿件来的。因此,我白天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寻找搜集新闻题材,而后利用晚上时间加班写稿。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外地参加培训,我院正组织干警下乡开展助学活动,为收集第一手素材,我放弃了宝贵的听课机会赶回单位参加活动,并加班写了一篇通讯,后被《检察日报》采用了,在当地反响很大。

想当初,刚进检察机关,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我只有多动笔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周至少写两篇稿子,每月至少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两篇稿子。平时发现有关素材,马上记录下来,不管多忙多累,也要赶出初稿。初稿出来之后,先是多看几遍,以编辑的眼光对自己的文章多挑毛病,从标题、内容到标点符号都认真检查。每篇稿件见报后,再拿原稿与之对照,仔细揣摩编辑的修改,从中受益匪浅。

想当初,刚进检察机关,因为单位住房紧张,我每天早出晚归,坐客车往返于近20公里的城乡之间的路途上,中午一碗米粉就是午餐。而新闻写作是一件费时费力费神的苦差事,刚开始写检察工作的稿件,稿子难写、问题难抓、报刊难上等畏难情绪自然而生。要多写稿多上稿,就要没完没了地跑,耐着性子去找。几年下来,我在按时完成院领导交办的任务外,还尽力搞好宣传报道,苦是苦点,但看到一篇篇稿件变成铅字时,心里很充实。

经过3个小时多的飞行,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

我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开班的第一天起,我坚持做到每一节课必不落下,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这么近距离聆听专家学者授课,犹如亲自深入宝藏中淘宝。特别是高检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讲课,使我们这些来自基层检察院的一线干警,率先了解到过去和未来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方向。使我们热血沸腾,并对检察机关的未来发展信心倍增。

短短5天培训学习很快就过去了。从课上到课外,从陌生到熟悉,我们不仅收获了检察新闻写作的知识,更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的新朋友,受益匪浅并享用一生。

对于我,虽然这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但是我在北京并不觉得孤单,因为我此次代表着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检察机关参加培训学习,我坚强的后盾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检察干警!

我带着孤独而去,载着收获而归。

一个人的旅程,内心深处永远有着检察宣传工作陪伴。人生路上,检察宣传工作像一盏明灯,丰富了我的生活,促进了我的工作,成就了我的事业,照亮了我的前程。

新闻推荐

罗城一女子疑杀夫后埋尸家中煤堆,然后携8岁女儿潜逃至福建 隐姓埋名十七年嫌疑女子终落网

图为犯罪嫌疑人兰某被抓获归案。莫世万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陆旺通讯员莫世万)17年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

罗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罗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