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廉吏于成龙 电视剧《于成龙》观感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字呢?我本不是为这部重播了很多遍的电视剧写评论的,我只是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就特别想表述我的感动,说说我的敬佩。
于成龙的为官之路,纵然荆棘丛生,但在危难之际总能逢凶化吉,得益于有一个朝廷一品大员的好乡党陈廷敬左右周全,更得益于当权者的认同和支持,得益于金光祖、张朝珍这些能人重臣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周瑞和、柳晋阳、石玉林等人的不离不弃,拼尽全力追随和辅佐。我被这样温暖的画面所感动:蓬头跣足俨然乞丐状的周瑞和,不远千里万里追随于成龙来到罗城,在于成龙初到罗城内外交困的关键时刻出现在于成龙面前,甘做幕宾,两个男人相拥时眼里的泪花,应该是天底下最美好的感情在绽放。“刀笔小吏”柳晋阳、幕宾周瑞和、捕快雷翠亭,自老家山西永宁追随于成龙而来的石玉林、石玉兰,他们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不离不弃,始终陪伴他走过了为官之路上最为艰难和最为辉煌的时期。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一方面说明了大多数人在坚持真理,尊重规则;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于成龙始终秉承并践行孔子《论语·为政》的精神内核——“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让他在政治气候盘根错节的官场上赢得了大多数官员的尊重和敬畏,也得到了黎民百姓的敬爱推崇。老百姓敬重喜爱他的最根本原因,是他面对受苦百姓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计任何后果的冲动,这种冲动,是为官者最为可贵的政治魅力,也是于成龙赢得丰厚“人脉资源”的最锋利武器。
这部电视剧以于成龙生平功业为主线,用写实的叙事手法,表达了于成龙胸怀社稷、心系民生、清廉淡泊的博大情怀。不管是躬耕陇亩,还是囊萤映雪,于成龙时刻莫忘自己的鸿鹄大志,潜心研学,只为展示自己为国解忧、勤政为民的抱负。出仕前,刻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义不辞难”为价值追求。出仕后,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跨越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坚持以民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三举卓异的从政实践,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和各省督抚的器重,康熙帝盛赞为“古今廉吏第一”。本剧通过其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生动故事,再现这位“吏者之师”的风范。
饰演于成龙的山西籍演员成泰燊,面容清癯,目光如炬,成功地把握和塑造了于公的性格特点与气质,被热爱此剧的人评价为“影骨一体、形神全备”,影评人铁仁这样评价:“这个身材瘦削却有惊人能量,才华横溢但不迂腐刻板,刚直不阿却又不失诙谐幽默的古代官吏,与我们印象中的于成龙圆满合体,没有任何的突兀,只有鲜活的神采。”演员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记忆。
于成龙想做官,想做好官,只是他的理想实现得晚了些,也可谓大器晚成,崇祯十二年,乡试勉强考个副榜贡生,没有取得能够拿得出手的“学历”,但他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初衷从未改变丝毫。他的岳父也是他的恩师邢济堂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不但教他为人向善的处事准则,也倾其所学塑造他坚忍不拔、目标恒定的坚强性格,而强大的知识容量为他后来出仕为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塑造和培养了他廉洁自律的独特人格。
于成龙的冲动,有某种让人为之动容的可爱。在家乡吕梁方山县来堡村遭遇永宁守备咯尔齐圈地,乡民面临失地危险的情况下,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组织老少爷们去保地,当看到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的咯尔齐军士时,他立即引导大家撤退,晚上率领大家拔去“圈地旗”,并承诺所有的责任自己一人担当,自愿承担牢狱之灾,保全乡邻,并付诸行动,不畏强权,不惧皇亲国戚,凛然一身正气,纵然锒铛入狱也能击节而歌——“首阳起之,黄河迤之,大陆靡之”,该是怎样冒着傻气的可爱啊!
这种冒着傻气的可爱和冲动,在于成龙参加省城秋闱科考当堂揭露科考舞弊现象时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前朝的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恰逢新帝登基,时年44岁的于成龙毅然辞别父母,邀同窗好友章吉仁、柳晋阳前往省城太原参加秋闱科考,夜宿每人每天只需十文钱的起凤客栈,稍有闲暇,便约两人去逛街,行至官办的非常气派的贡院驿馆,遭遇店小二勒索并强迫“付银会客”售卖考题,以致双方大打出手,若非同窗好友柳晋阳及时相救差点羊落虎口。于成龙面对这种不合理科考现象异常激动,决然拜会有过生死之交的时任山西副学政周瑞和,揭露科考舞弊一事并坚持让周瑞和前去勘察,遭遇驿馆掌柜矢口否认无功而返,于成龙不甘心,找周瑞和借得纹银30两,委托石玉林假借为参考的弟弟来买考题并机智取得证据,闱场内,他力拒考试进行,坚持“为国选贤不容有虚”,差点锒铛入狱,幸得周瑞和与山西巡抚白如梅相助,协助朝廷成功破获了山西科考舞弊案这一震惊朝野的大案,为寒门学子赢得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我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于成龙的铮铮誓言,也是他23年来的为官准则。好多人的好意劝阻,丝毫没有动摇他远赴广西罗城造福一方父母的决心。在广西罗城,他剿灭贼匪谢德昌,成功收服被逼为寇的前捕快雷翠亭,成功破获韦氏姐妹“失地案”,不顾个人危险凭着一腔为民除害的冲动亲上苗寨搭救苗族兄妹。如果他思忖权谋太深,哪会一次次冒傻气?凭着一腔的傻气,于成龙硬是把一个烟瘴之地的罗城治理得百姓安居乐业,政清人和,也正是凭着一腔爱民如子的冲动,他用23年的壮年时光向罗城人民交了一份最满意的答卷。23年间,他错过了与老妻相恃为命的平常日子,也错过了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最好时光,更错过了堂前尽孝、为老母送葬。
于成龙有高度的政治敏锐度,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本着除恶扬善的目的,一次次为民请命,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并通过他的努力,为平常百姓争取生存或者谋生的机会,这一点,在他处理湖北咸宁土匪刘君孚一案时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于成龙惜才如命,得知刘君孚既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义薄云天之英雄气概,只因奸佞所害而落草为寇,于成龙爱惜这个人才,也想挽救这个人才,给他一个报效朝廷“服务社会大众”的机会,又听闻吴三桂亲授刘君孚“委札”想为他所用,于成龙全然不顾亲朋的劝导,孑然一身上豹子岭谈判,不顾官场体面赶赴刑场阻止麻城知县屈振奇公报私仇滥杀无辜,从而成功平定东山之乱,彰显了于成龙“以德为政”的政治魅力。
查办福建“通海案”“莝夫案”,如果没有于成龙看到不合理现象时表现出的那份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冲动,是决然不会在官运亨通、政治声誉如日中天的时刻,去为被朝廷“禁海令”所害而流离失所的渔民请命,为遭遇“莝夫”之累而家破人亡的平民百姓请命,不惜冒着罢官杀头的风险与康亲王据理力争。如果不是他执拗的坚持真理,福建通海案根本不可能有逆转的机会,因为福建是剿灭三藩和反清势力成效最为显著的地方,正所谓“福建安定”即“全国安定”,这是康亲王立下的安定天下的大功,如果将康亲王亲自过问并定性了的案子彻底重查并翻案,无异于打了康亲王的脸。福建总督姚启圣、他的同窗好友章吉仁,幕宾周瑞和也尽数翻案的严重后果,但是于成龙就凭着强烈的冲动,居然愤而带着案卷来到康亲王的中军大帐前高声读卷,引来大批民众围观。他爱民如子的冲动,终于打动了康亲王,成功为黄塘村三百多人洗冤昭雪,也客观求是地向康熙帝阐明自己的立场:章吉仁对“通海案”虽有失察之责但也能力拒“行贿”,为好友挣得了再次为国家出力的机会,也获得了康亲王向康熙帝的举荐,升任福建布政使。“莝夫案”,于成龙更是坚持自己的“为政以德”立场,在朝廷考察他的政绩并再次推举卓异的关头,置名利于度外,冒死上书《上康亲王求罢莝夫启》,恳请康亲王顾忌民生重新审核战事所需的莝夫数量。最终,康亲王明察,接受于成龙的建议,下令减免福建半数徭役、莝夫等民差!
自此,在福建三举“卓异”,有其自身的努力,也是朝廷用好官的决心所在。于成龙官越做越大,任直隶总督其间,看到饿殍千里而朝廷的赈灾之粮迟迟不能到位、保定的皇家粮仓尚有余粮的时候,于成龙又“冲动”了:开仓放粮!不顾直隶官员和周瑞和等亲友的苦苦哀告,回望奄奄一息的灾民,从粮仓保管员手中接过钥匙,亲自开仓放粮!这一举动,不但没有受到朝廷的追责,康熙皇帝反而盛赞于成龙,认为满朝文武只有于成龙敢为民请命,只有于成龙不怕丢掉头上的乌纱帽,只有于成龙能与他同心同德体恤百姓!于成龙在查办私吞赈灾粮食一案时,敢于和明珠势力抗衡,一举扳倒荣善在直隶编织的复杂的关系网,不徇私情痛斩与荣善等人沆瀣一气的小舅子邢家良,成功铲除直隶贪腐势力,升任两江总督兼吏部尚书,成为朝廷一品大员。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自此,于成龙就一心扑在任上,枕戈待旦,呕心沥血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利。在接到康熙皇帝授命“去火耗”重任后,立即着手启动此项非常凶险的工作,他立志要替朝廷办好这一差事,但却意外猝死在两江总督的任上,于成龙死后,“萧然官舍,担石无存”的消息传到康熙帝耳朵里,康熙赞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人”。
好一个傻气十足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新闻推荐
发挥先锋作用 加强舆情引导 强化执纪问责 罗城构筑起疫情防控人民防线
罗城讯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级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战时状态、战...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