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林业发展六十年巨变综述 青山绿水筑屏障 生态立市惠民生本报记者 龙 隆 童永胜 通讯员 韦振懂 覃兰淞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辛幸(前右二)到南丹山口林场了解林场改革后运转情况。
市长唐云舒(右二)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调研油茶产业发展。
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唐标文(左一)在金城江区同干万亩核桃示范基地种植核桃。
市委常委、副市长齐联(左三)参加“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市”称号授牌仪式。
副市长李凤云(左二)在市林业局局长谢小菊(左一)的陪同下,到罗城明亿油茶示范基地开展调研。
南丹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预防山区石漠化。
东兰坡豪湖湿地公园。
层林尽染,五彩缤纷。
三匹虎柳烟花雾。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自治区成立60年,也是河池林业巨变的60年。从滥砍滥伐到停伐造林,从伐木工人转身为森林卫士;从卖木为生到吃生态饭,从荒山秃岭变为旅游胜地……60年来,河池借助自治区成立和改革开放之风,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为消灭宜林荒山,一代代林业人爬上荒山野岭将希望的种子种满山头;60年来,多少曾经播种的少年,青丝变白发,但也换来了如今的满眼绿色,实现了“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目标。同时,在推进国土绿化事业、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林业改革创新、生态林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河池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万亩荒山变绿水青山
“靠山吃山”的思想,长期以来深深扎根于河池山区群众的脑子里,林木资源甚至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滥砍滥伐现象在二十世纪60年代层出不穷。据统计,1965年,全市森林面积仅为167.8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只有418.47万立方米。随着自然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河池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减少木材采伐。
为加快造林进度,河池从1969年开始采取飞机播种造林,历经1969年-1972年、1974年-1977年、1979年、1992年-1994年4个时期共12个飞播年,飞播作业面积1226.22万亩,于1994年实现造林灭荒达标,1997年实现绿化达标。随后,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于1981年起开展全面义务植树活动,共完成义务植树5919.6万株;2001年起,实施石漠化生态治理,共完成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24.24万亩、封山育林189.36万亩;2002年至2006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至今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两轮共完成退耕还林102.53万亩,保存率99.67%;自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以来,全市共完成珠江防护林人工造林26.33万亩、封山育林68.66万亩。除了重点工程造林,面上造林工作也不断推进,全市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升,打造了“山清水秀生态美”品牌,并不断巩固发展。
60年的奋斗让河池森林面积和蓄积大幅增长。据统计,2017年全市林地面积比1980年上升86.7%;森林面积是1965年和1980年的20.9倍、4.5倍;森林覆盖率比1980年提高50.88%,万亩荒山已变绿水青山。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在推进荒山变青山的同时,河池不断加大身边增绿力度,优化人居环境。
通过实施河池城区绿化工程、“森林八创”行动、村屯绿化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持续推进城乡生态融合发展。2004年,启动河池城区绿化工程,于“十一五”期间在河池市城区石漠化严重地段开展高规格治理试点,列入治理规划内国土总面积8.13万亩、绿化工程面积3.46万亩,通过封山育林、人工种植大苗、开设防火林带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建设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城区绿化全部封山育林和种植小苗的习惯以及在石漠化程度超过90%的区域不能种树的惯例,城区绿化覆盖率明显提升,有效带动全市各县(区)城区绿化步伐。河池城区绿化做法成为全区示范。2010年,全区大力推进“森林八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县城、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通道、森林单位园区、森林街道、森林校园)。截至2017年底,河池共创建森林县城3个、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庄3个、生态文化村4个、森林通道1个、森林校园2个。自2011年起,依托“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河池大力开展了村屯绿化建设,累计投入2.41亿元完成村屯绿化建设1.9万个,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2018年,河池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将生态建设重心由“山上”转为“山上和山下结合、城市和村庄并重”,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生态保护扎实有效
实施生态能源工程,节能降耗保生态。河池市于1978年开始实施沼气池建设,1995年开展农村改燃节柴工程,2000年起农村能源建设重点由节柴灶转移到沼气池建设,农村生活燃料由柴火转为沼气。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35.8座,入户率46.62%,年产气量8000万立方米,每年可保护2.25万亩的森林免受砍伐,可消化2万吨农村有机垃圾,有效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实施公益林管护工程,实现护林惠民双赢。2001年,河池在全市开展国家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组织开展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确定补助面积296.14万亩,每年补助资金1391万元。2001年至2009年,公益林补偿标准为5元/亩,2010年提高到10元/亩,2013年起提高到15元/亩。目前,河池市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951万亩,林农每年获补助2.8亿元。2016年起,国家实施生态护林员项目,河池市每年选聘8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保护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和湿地等森林资源,落实工资补助10586万元,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管林护林积极性,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有效的保护机制让河池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目前,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1951万亩、森林面积345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4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74%,分别名列全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
河池森林湿地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十足。全市建有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4处,其中,国家级2处、自治区级2处,总面积104.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7%,森林覆盖率92.1%,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保护率达80%。全市建立森林公园6处,其中,国家级1处、自治区级5处,总面积13.87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0.21%。全市湿地总面积71.53万亩,建有3处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96万亩,分别为广西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广西东兰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广西南丹拉希国家湿地公园。
林业改革不断深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进入改革开放期,河池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林业进入实行稳定山界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责任山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时期。期间,河池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相关文件要求,及时成立机构,组织人员培训,先行试点,再全面铺开。1979年至1985年,共发证面积710.2万亩。1985年至1990年,各县(区)组织工作组采取有力措施,对林业“三定”过程中国有山林权属未落实的林地进行定权发证,共完成58个国有林业单位定权发证工作,发证面积250.2万亩。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河池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林改工作要求,落实四级书记抓林改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林农积极拥护。至2013年,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林权外业勘界3130.68万亩,勘界率96.5%;完成林权证发放面积3064.98万亩,发放率94.46%,全市74.35万农户300多万名林农的林权得到落实。
201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开展集体林地林权证发放查缺补漏纠错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开展试点。目前,河池市试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林权改革及查缺补漏纠错工作将有力促进“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目标的实现,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释放林地蕴藏的巨大潜力,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给林区注入新的活力,有力促进森林资源增加、农民群众增收、农村社会增和谐。
河池市还积极实施国有林场改革,激发林场内生动力,组建了广西河池国林集团,进一步拓宽林业发展融资渠道,培养经济增长点。
民生林业
快速发展
60年来,河池在持续推进林木采运、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工等产业为主的森林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持续增长的森林资源,开发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宜州区为核心的森林生态优化调整区,以环江、罗城两县为核心的优质用材林培育区,以天峨、南丹和金城江为核心的特色商品林培育区,以天峨、南丹、东兰、大化、都安等县为核心的红水河绿色发展带,以及以宜州、罗城、环江为核心的河池林产工业集群。
同时,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和以核桃、油茶、板栗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区。在加强封山育林和生态修复的同时,河池积极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利用石山间谷地发展珍贵用材林和核桃等特色经济林,并依托长寿品牌建设,发展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促进石漠化的有效治理和大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林业企业888家,自治区现代林业产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7家。2017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220亿元,是1978年全市森林工业产值841.87万元的2613倍,是2012年76.7亿元的2.9倍,一、二、三产值比例由2012年的61:34:5调整到52:34:14,林业产业结构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且不断优化。
近年来,河池先后荣获“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毛葡萄之乡”“中国油桐之乡”“中国兰花之乡”“广西八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地”“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市”“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创建试点市”等称号。广西拉浪林场、河池市凤山县凤旁林场、广西天峨林朵林场获评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河池市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被列为国家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回首过去,河池生态林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征程也即将开始。林长制作为全国林业发展的一项探索创新,正在全面稳步推进。河池作为广西林长制试点首批单位之一,肩负重任,目标明确——要构建科学统筹、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经营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美丽幸福河池提供制度保障。到2020年,全市力争实现森林覆盖率70.30%,森林蓄积量9480万立方米。
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林业建设大好机遇,河池将继续“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创生态业”,坚持生态立林、改革活林、产业强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着重抓好林业改革深化、林业生态建设、森林城市创建和林业产业发展等重点,促进林业生态进一步改善、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力争为全区生态屏障建设作更大贡献,让河池城乡居民共享更多的生态成果。
(本版图片均由河池林业系统提供)
新闻推荐
罗城讯日前,笔者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工信局获悉,罗城化工厂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完成3栋270套住房,圆了职工的安居梦。据了...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