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窝建新村 开启幸福新生活本报记者 唐毓克 通讯员 韦如代
安置点规划整齐,基础设施齐全,广电、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10月16日,“脱贫攻坚看河池”全媒体采访行走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水虎生态移民安置点采访,从村民的脸上读懂了他们有趣的故事。
2014年2月,吴天高等6位村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年春种。
春种本来是种下一年的希望,但四把镇棉花村上新、下新、下岩、深洞、菜洞、小洞等6个屯村民却为春种唉声叹气。因为他们的田地远在5公里的山外,如果不种,丢荒土地又于心不忍,且也找不出任何理由不种植。本来人均耕地就不足0.5亩,再不种植就要闹粮荒,于是,他们只有沿袭祖辈的足迹,赶着耕耘。
吴天高等6个村民小组长知道,不挪出穷窝就无法脱贫。于是,他们召集6个屯群众开了两次会议,最终一致同意搬迁。
水虎一带土地,有村民们的承包地,于是决定在承包地建一个新村。集体搬迁建新村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派出相关专业人员帮他们统一规划宅基地,并命名为水虎生态移民安置点。
2015年4月,安置点破土动工建设,县发改、扶贫、民族、住建、水利、电力等多部门共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建设新村。广西天龙泉酒业有限公司获知村民的举动后,投入600多万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水虎生态移民安置点建有7排规划整齐的两层半楼房,安置村民57户254人,吴天高成了安置点的村民小组长。
从山沟沟里搬出来,如果没有产业支撑,也难以致富。为此,该县有关部门为他们出谋献策,目前,移民安置点已种植有55亩特优砂糖橘、5亩构树、45亩核桃等。
谢代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老家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赶街要走3个小时山路,日常生活用品靠肩挑马驮运回山里;没有手机信号,通讯落后,饲养牲畜也卖不得好价钱。搬到山外生活后,路修到了家门口,小孩可以就近上学,大人在县城务工后回家也很近,找钱也容易多了。
棉花村水虎生态移民安置点是村民自发集体搬迁,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为该县移民搬迁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十三五”以来,该县已建成仫佬家园、凤凰寨等移民安置点,建设安置房2878套,搬迁入住2548户11734人,入住率达94.87%。
新闻推荐
本报讯据《南国今报》报道,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名网上在逃人员,竟到派出所补办身份证。办证女民警经审查后发现端倪,便与其...
罗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