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山乡时兴低碳生活
吕德坤
“柴刀‘退休\’不砍柴,改厕改圈建沼气。废物污水不乱排,垃圾污染是祸害。挎个篮子去买菜,装物不用薄膜袋。旧宅地上建新房,节约土地又省材。”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乡村,常常可以听到当地农民歌手传唱这样的山歌。近年来,罗城仫佬山乡大兴节能减排热潮,这首山歌反映出山乡“家洁村美空气新”的喜人景象。
山中难闻“砍柴声”
前不久,笔者走进该县天河镇佳泉村田洞屯部分农户家中,昔日砍柴用的刀难觅踪影。村民张福春风趣地说道,砍柴刀已经“退休”了!
历史是有力的见证。过去,这里的农户主要依靠上山砍柴作为生活燃料,日积月累,村庄周边的草木被砍得所剩无几。乱砍滥伐让生态资源遭受破坏,造成诸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危害和隐患。
在该县黄金、龙岸、小长安镇等乡镇的村屯,笔者看到许多农户如今大兴“沼气池”建设热潮。一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产气400立方米,既可解决照明之需,又可做饭烧水,还可利用沼渣、沼液发展种植业,综合效益超过4000元。目前,全县乡村90%以上的农户已建成或正在兴建沼气池。
丢了砍柴刀,用上沼气燃料,山上难以听到昔日的“砍柴声”,取而代之的是山变绿了,水变清了,鸟儿叫声清脆了。
而今漫步罗城仫佬山乡,走进当地农家院楼,厨房堂屋再也看不到浓烟滚滚的烧柴场面,村民们煮饭炒菜用的是沼气、煤气等燃料,乡村生活方式形同城里人一样。
改厕改圈改水忙
白瓷砖铺的地面、陶瓷做的便盆,“方便”后用水一冲,干干净净,一点臭味也没有……
在该县东门镇小潘村,笔者所到之处,但见一个个“现代化”厕所干干净净,猪圈禽舍不闻臭味,通上自来水的厨房设备,令人耳目一新。过去,村里简陋、破烂的茅厕,让满村弥漫着一股臭味;搭建在房头的猪圈禽舍,粪便满圈或随意排放;农村水资源浪费也是“触目惊心”。
为了改善乡村居住环境,该县筹集资金对85%的村屯农户进行“改厕改圈改水”,即建好一个无公害厕所、一个洁净的猪圈禽舍、一个自来水柜。如今,“改厕改圈改水”工程已见成效。
“移民新村”天河镇内洞屯,屯后建立了自来水柜,把平时哗哗白流的山泉水引进了各家各户。村民吕庆芳感言:“有了自来水,生活方便多了!”
上街买菜挎篮子
“爸、妈,你们上街买菜时最好用竹篮装,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塑料袋污染环境。”该县东门镇永安村五里排屯的儿女们,经常这样提醒父母。
过去,罗城仫佬山乡群众和其它地区的市民一样,购物时喜欢使用塑料袋,自开展“禁塑”活动后,昔日被遗忘的菜篮子,再次被当地群众挎上手臂,成为坊间流动的“低碳风景线”。
四把镇思爱村下明太屯,一位韦姓老人叹言:“用塑料袋装东西,确实方便,但也给农村带来很大的污染,把它们埋在泥土里多年都不会烂,乱丢的塑料袋,成了污染环境的‘白色垃圾\’!”
随着“清洁乡村”“生态乡村”“节能减排”等活动的持续深入,罗城仫佬山乡群众逐渐形成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共识。
旧宅地上建新房
以前,罗城仫佬山乡不少村民在建新房时喜新厌旧,认为旧的宅基地破坏风水,需重新平整地块建房,无形中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如今,富裕起来的仫佬群众,更新了旧观念,不再受封建藩篱的束缚,纷纷在旧宅地“倒旧建新”盖起楼房。
该县天河镇佳泉村田洞屯10多户靠务工、种养鼓起钱袋的农户,纷纷推倒旧房子,在旧宅地上盖起了新房。
近日,在广东“淘金”多年的青年张怀小,刚建成两层楼房,他告诉笔者:“在旧宅地建房好处多多,一来节约了土地,二来不用平整地基,省事多了,三来申请危房改造指标方便多了。”
可喜的是,在不少村屯,相当多的建房户还率先选用节能、环保的“空心砖”等建筑材料,引来众多农户争相效仿。
新闻推荐
立案13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92人,诫勉谈话35人,纠正问题4794个—— 河池开展“回头看”清除作风之弊本报记者 杨天宇 通讯员 何继轩
今年2月,市纪委会同市机关事务局对11个县(区)和部分市直单位开展办公用房专项检查,发现部分县直单位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存在不同程度超标。4月,市纪委对2个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1名县法院院长、1名县检察...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