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平凡中坚守 民族传统手工艺——记罗城民间扎染艺人梁金艳 □ 韦俊霞 杨慧敏

河池日报 2017-09-18 18:04 大字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染色技术之一,与蜡染、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扎染仅在极少的民族地区保留。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就有这样一位扎染艺人藏身在县城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持扎染。

日前,笔者在梁金艳家看到她时,她正将白布放入染缸。梁金艳自10多岁就开始学习染布,坚持了几十年,如今,染布已然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每当天气晴好,她都要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到自家楼顶着手染布、洗布、晒布。

“刚才是白布,现在是蓝色,蓝色要过胶过晾才成这个黑布。”梁金艳介绍说,虽然她现在主要以染黑布为主,但是染制的过程还是相当复杂。首先将清洗好的白色棉布缓慢浸入用蓝靛调配好的染缸,待完全浸泡后,有序折叠拿出,放置一晚;第二天再次放入染缸,重复前一天工序,直至白布沾染的蓝色变得均匀、色泽适中后,才能运用牛胶和另外的药材固定成黑色。如果在染色这一步骤,蓝靛没调配好或色泽没染好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道工序,会造成脱色甚至需要再重新染制,影响成本和质量。

晾晒是染布过程中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工序。要将大量固色好的布匹反复清洗,然后摊平晾晒,必须有人一起配合完成。

因梁金艳娘家和婆家都有染布的传统,一家人将染布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对待。也正是这份对待染布的特殊情感,加大了全家人对梁金艳的支持和理解。

梁金艳的爱人罗茂勤说:“她嫁到我家以后,一直都跟我妈做这行。现在我妈老了不做了,平时就在旁边指导一下。我们全家人都支持很她(梁金艳)。”

要想让这些色泽比较暗淡的布匹变得活泼而让人眼前一亮,那扎染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就是扎染,现在还没有打开。扎好了,染好了,刚好放这里晒,打开之后才能看见花纹。”梁金艳说。

扎染也说扎结染色,是布匹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还是很讲究,扎得不够紧实,就会让染料浸入,不能成型。要对一块约1.5米长、0.6米宽的布进行扎染,要花上好几天才能做好。

而根据扎结方式的不同,扎染出的花纹也形态各异,丰富多彩,有的是花鸟鱼虫,有的则是绿水青山。

和现在的机械生产相比,手工扎染不仅耗时多、耗力大,而且产量低。但梁金艳觉得,用植物染料反复染制而成的布匹,不褪色,且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这是她坚持手工扎染的原因之一。

除了喜欢扎染之外,让梁金艳始终坚持的主要原因,是她觉得民族的传统不应丢弃。在县民族博物馆的一个展位里,梁金艳摆放着自己从纺布到染布的半成品和成品。她希望通过这个展示窗口,能让更多本地的、外地的群众认识到仫佬民族传统工艺,并通过他们,让这项优秀的传统得到传承发扬。

新闻推荐

广西启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本报罗城讯9月11日下午,广西第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举行。自治区教育厅、各地市教育局以及各高校语委办的主要负责人出席活动。近年来我区在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