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追忆“最可爱的人”
在覃照群家中挂着一幅朝鲜半岛地图,他把自己当年行军走过的路线用笔画在了地图上。 2020年,魏巍女儿魏平专程来南宁探望覃照群。(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孙鹏远文/图
今年国庆档,电影《长津湖》震撼上映,在大银幕上揭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唱响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伴随着影片口碑飙高票房大热,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热潮。
70年来,那场战争从未在覃照群的记忆中淡去。在朝鲜的1000多个日夜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生命里,如同他腿上的枪疤一样,无法忘却也不愿忘却,永远成了他人生中的一部分。《长津湖》掀起的热潮,再次激活了这位志愿军老战士的记忆。
在朝鲜战场上,覃照群出生入死,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如今,他已年近90,早已从广西江滨医院干部岗位退休,晚年生活幸福安详。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
1撼天动地的热血英雄
1950年10月,覃照群随部队入朝作战,当时他只有18岁,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4师。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11月打响,东线的长津湖之战打得极为惨烈,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然而西线的反击战规模更为庞大,其中一场阻击战同样因“壮烈”闻名,这就是松骨峰战斗。覃照群所在的38军,在这场战斗中一战成名,因彭德怀亲笔嘉奖“38军万岁”而得名“万岁军”。
覃照群介绍,当时他在38军114师担任师长翟仲禹的警卫员,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松骨峰战斗,但亲身经历了整个战事过程,与电影《长津湖》中相同的场景,无数次真实地发生在他眼前,这种震撼是看再多电影都无法比拟的。
电影中许多镜头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如敌军飞机坦克狂轰滥炸、战士在冰天雪地中啃冻土豆、老战士“雷公”壮烈的牺牲、保持战斗姿态凝固的“冰雕连”……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是一种触动灵魂的震撼和感动,而在覃照群看来,却是痛苦和骄傲并存的记忆重现。
说起“冰雕连”,覃照群眼里流露出痛苦的神情。他说,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志愿军的后勤准备不足,很多部队连棉衣都没有就投入了战斗。这一年朝鲜遭遇了50年不遇的严冬,参加长津湖战役的第9兵团有连队在阵地上受冻牺牲,令人无比痛心。寒冷成了志愿军最大的敌人,38军虽然已经换了冬装,但是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当中行军也极为困难,“连坐下歇一会儿都不敢,一坐下就起不来了”,冻伤现象很普遍。
除了寒冷之外,志愿军还要面对饥饿的威胁。覃照群说,电影中志愿军啃冻土豆的情节“一点都不夸张”,连续几天吃不上饭的情况也不少。战争初期美军掌握着制空权,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志愿军武器装备、衣服、粮食等后勤补给都跟不上。
38军过江的时候有150多辆汽车,刚过鸭绿江,还没打完第一次战役,就被炸掉了100多辆,有粮食也运不到前线。覃照群说,志愿军干部和战士同甘共苦,他在师长身边做警卫员,师长和他们一样啃冻土豆和生黄豆。“那时候我跟师长一起去军部开会,也是每个人一把生黄豆,边开会边吃。”因为美军的轰炸太厉害,哪里生火冒出炊烟,敌军的飞机马上就飞过来投弹,所以连吃上热饭都成了一种奢侈。
与生活上的困难相比,最大痛苦莫过于亲眼看见战友在自己眼前牺牲。回忆起战场上的情景,覃照群再次眼泛热泪,虽然已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战场上的惨烈的情景始终让他无法释怀。
银幕上的战争不乏悲壮,《长津湖》中老战士“雷公”的牺牲让观众备受震撼,但真实的战争场景远比电影残酷得多。覃照群悲愤地回忆:“美军的炮弹打得很狡猾,不是落在地上才爆炸,而是在离地1米左右就爆。”被炮弹炸死的战友,尸体往往支离破碎。
在394.8高地攻击战中,覃照群亲眼目睹潜伏在阵地上的一营营长柳万发,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炸成重伤,但由于潜伏任务不能有任何动静,战友们不能上前救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血泊中忍受着剧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2与魏巍共同见证“最可爱的人”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描述抗美援朝战争场景的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作品是作家魏巍1951年从朝鲜战场采访归来发表的,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自那之后,志愿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文章描述的场景之一,就包括覃照群所在部队参加的松骨峰战斗。魏巍在战场采访时,覃照群和他有过两面之缘,而这场缘份一直延续到几十年后。
松骨峰之战是朝鲜战场上最壮烈的战斗之一。1950年11月,志愿军112师335团奉命阻击向南撤退的美军,一营三连抢占了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美军为了夺取逃生之路,对志愿军发起了疯狂进攻,用炮弹、燃烧弹将松骨峰阵地炸成了一片火海。战斗整整持续了6个多小时,“整个三连148人,最终只剩下了7个人”,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
魏巍在松骨峰采访时,覃照群正好跟随114师师长翟仲禹来到战场。看到身材矮小的覃照群,魏巍还问了他一句:“小弟,打仗怕不怕?”覃照群大声说道:“不怕!”翟仲禹笑着说:“你别看他个子小,打仗可是很灵活很勇敢的。”听到这话,魏巍向覃照群伸出了大拇指。
除了松骨峰战斗,覃照群印象最深刻还有38军对朝鲜铁原西北394.8高地实施的进攻战。1952年10月6日,114师向394.8阵地发起进攻,敌我双方你争我夺,战况十分激烈。当时,敌人炮火猛烈,进攻部队伤亡很大,派出去向总部请求炮火支援的两个通讯员牺牲在路上了。此时覃照群挺身而出,主动向师长翟仲禹请求完成送信求援任务。
覃照群带着信,一路狂奔20多里,终于找到了彭德怀的指挥所,亲手把信交到了彭总手中。覃照群回忆,彭总在激烈的战事还不忘关心他这个“小兵”,一边看信一边问他:“小鬼,吃饭了没有?”随后吩咐警卫员:“先把我那份饭给他吃,好让他赶回去。”
回程路上,他被敌人一发冷弹射进左大腿,“当时枪弹横飞,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受伤的”。他忍着剧烈疼痛,把彭总的信件带回部队,顺利完成了任务。
也是在这些战斗过后,覃照群再次见到了魏巍。两次见到这位作家,覃照群一心想看看他是怎么描写志愿军战士的。回国后,覃照群终于得到一本《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本书至今陪了他半个世纪,“谁想借走都不行,除非在我这儿看,看的都得非常小心才行”。
令覃照群没想到的是,与魏巍的缘份并没有就此结束。2013年,他受邀到北京参加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大会,在发言中说起了魏巍在战场采访的逸事,引起了在场的魏巍女儿魏平的注意。会后,魏平专程找到覃照群,主动要求与他合影留念。2020年,魏平又专程来到南宁看望覃照群,还给他带来了最新版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并在扉页写下:“英雄的志愿军精神万岁!”
3永难忘却的抗美援朝情结
1953年,覃照群随部队回国,1966年转业到地方工作。辗转多年后,调至广西江滨医院任环卫办公室主任,直至退休。
尽管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血与火的洗礼留下的印记永远无法磨灭。70年来,他始终难以忘怀那段充满骄傲、光荣和伤痛的岁月,这份记忆如同一面勋章,在他生命中熠熠闪光。由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祖国和人民给予了他极大的荣誉。
每有客人来访,他都会特地穿上一直珍藏的军装,把胸前的勋章一块一块地指给人看。覃照群说,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者和幸存者,“我感受到了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尊重和爱戴,也享受到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这一切都要感谢党,感谢为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们。”
尽管生活中颇多坎坷,但覃照群一直牵挂着曾经一起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友们。多年来,他屡次寻访当年在家乡和他一起入伍的战友。今年4月,他还来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希望寻找当年和他一起去朝鲜抗美援朝的老战友。在荣誉墙前,老人抚摸着已经逝世的抗美援朝老兵照片,心中万分感慨,几度哽咽。
覃照群告诉记者,当年和他一起赴朝参战的环江战友一共有140多人,活着回来的寥寥无几。目前他收集了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53名烈士名单,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联系核实,让烈士能够魂归故里,或者联系上家属。但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当年老兵已逝世,档案也有所缺失,暂时未找到与他同乡的战友。
2010年4月,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河南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组织了22名老战士踏上了重回朝鲜的旅程,覃照群也是其中之一。在出发前,他们来到黄河边,将母亲河水装入瓶中,在炎黄二帝的塑像前鞠起一把黄土,带去当年的战场,告慰长埋在异国他乡的战友,祖国没有忘记他们。
过朝方检查站时,朝鲜军人听说这一行人是志愿军老战士,当即行军礼致意,并开辟“绿色通道”放行。在朝鲜,他们先后来到金日成广场、板门店谈判旧址、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松越山抗美援朝无名烈士墓等地走访。在烈士墓前,他们为战友献上花篮,把从祖国带来的黄河水和黄土洒在墓前,老泪纵横。
如今,覃照群的日子过得安详而幸福,他感慨地说:“我今年89岁了,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没什么大毛病,能吃能睡,生活很好,国家还给了我那么多荣誉,我觉得这辈子过得值了。想起来那么多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新闻推荐
本报环江讯(记者/卿要林通讯员/劳志聪)“环江今年乡村风貌改造工作,5月中旬完成两个试点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县农房提升...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