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阿妈妮泡菜 □ 韦静宁

河池日报 2021-10-13 16:35 大字

他说他很幸运,在抗美援朝战场两年多,没挨过枪弹,肉身无恙。自己所在的部队是二线预备役的,负责打外围、修工事、搞运输。他向我们讲述了在朝鲜期间一段难忘的故事:

1952年秋天,我们连队在一个叫泽谷川的村子里休整,这里离双方焦灼的“三八线”有100多公里距离。此时这里是战时难得的“远离战火的安详之地”。蒿茅、鼠尾草、马齿苋长得蓬勃盎然,被战火烧焦幸存下来的零星刺柏、黑松成了最美的风景。第一次发现朝鲜的秋天真美啊!

我们班被安排在一个朝鲜农家小院,院子不大,四周是篱笆墙,四间草房坐北朝南。房子虽然破旧,但屋里却收拾得很干净。房子的主人是一对六十多岁的朝鲜夫妇,战士们都叫她“阿妈妮”“阿巴吉”(“阿妈妮”“阿巴吉”是朝鲜语的大娘和大伯之意。)

我们到达当天,阿妈妮烧了一壶玉米茶给我们喝,还烧了一大锅热水,让我们洗澡。在山上驻防一个月,睡防空洞,喝水都困难,脸都很少洗,别说洗澡了。一身污尘腻味,脏衣破裤进了阿妈妮家,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今天能洗一回热水澡是天大的幸福。班长安排大家轮流洗,一部分人则去挑水、拾柴、铺床、整理内务。

战士们和阿妈妮交谈时,虽然语言不通,但连说带比划,也知道大概意思。阿妈妮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参加朝鲜人民军在前线打仗牺牲了,阿巴吉是朝鲜人民抗敌游击队员,平时少语,为人敦厚,常出门少在家。在朝鲜,每到一个村庄,看见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很少见到年轻人,青壮年男子都上前线打仗了,就连年轻妇女都上前线抬担架、护理伤员去了,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阿妈妮看到我们这些年轻的中国战士,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不免有点伤心,但她很坚强,很少表露哀情。她很喜欢和战士们说话,问这问那,帮战士们洗衣、缝补。战士们也不闲着——抢着给阿妈妮打水、扫院、收割、翻地……自从我们住进阿妈妮家后,给老人家带来了不少欢乐和安慰,战士们与阿妈妮相处融洽,像一家人一样。所以阿妈妮有时喊战士们“东木”(同志),有时喊战士们“亚巴肖”(孩子)。

朝鲜的泡菜很出名,那里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做泡菜,每年深秋女主人忙于拾洗、装坛、腌制……阿妈妮勤快手巧,腌制好的泡菜装坛,我们负责帮她把坛子抬到地窖存放。存放一段时间后,泡菜特别好吃,咸甜麻辣酸五味俱全,清脆爽口,是最好的下饭菜。

阿妈妮看到我们吃饭时菜比较少,有时就是盐水泡饭,就会端上一铜碗色泽鲜艳的泡菜给我们吃。刚开始战士们谁也不敢下筷,等班长发话,阿妈妮便催促战士们“拔皮莫个绍,拔皮莫个绍”(快吃,快吃的意思)。我们的班长是一个整编过来的国民党老兵,作战勇猛,参加过辽沈战役,见多识广,他说:“阿妈妮既然把泡菜端来了,如果咱们不吃,阿妈妮会伤心的,吃了又违反纪律。我看这样吧,我们把泡菜吃了,记个数,搞个公平交换吧。大家手上不是有点日用品嘛,到时我们送一些给阿妈妮,总之不能让她老人家吃亏。”班长这么一说,战士们都同意,于是大家开始放心地吃起泡菜来。阿妈妮看到战士们吃她的泡菜了,满脸堆笑:“意绍,意绍(吃啦,吃啦)!”这是我入朝一年多来第一次吃到的酸香辣味,一个字就是爽!那个记忆,一辈子难忘。

回国后,我还试图学着做泡菜,但都没有阿妈妮做的那个味道好。

当时朝鲜的日用品特别匮乏,粮食短缺,有钱也买不到,阿妈妮把我们扔下的破旧衣裤捡来,剪下没有磨坏的布块,洗干净当缝补用。有时我们也省一块馒头半碗米饭送给他们。志愿军实行的是供给制,吃的穿的和日用品都从祖国运来,战士一个月发两万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两元钱。班长的意见是对的,给阿妈妮钱不如给些实用的东西。

休整一个月的时间即将结束,我们准备调防黄鸡山。班长把我们集中起来的东西归整好:毛巾、香皂、肥皂、口盅、茶壶……这些都是阿妈妮最需要的东西,在我们班开拔的那一天,由班长亲手把这份心意送给了她。

我把中央慰问团赠送的纪念品:一个烟袋,一盒烟丝,一只口盅送给阿巴吉,和阿巴吉握手告别时,这个平时少语的朝鲜老汉眼角湿润,握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他动情地说“阿倪阿塞哟,阿倪阿塞哟”,我也跟他说“阿倪阿塞哟,阿倪阿塞哟。”“阿倪阿塞哟”的意思是再见。我在心里默默祈福:这辈子不会再见了,阿妈妮,阿巴吉,请保重,各自安好!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对方……

给我们讲故事的老兵叫韦玉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贤良人,1927年10月出生,1951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今年94岁,老人精神矍铄,开朗健谈,只是耳朵有点背,生活还能自理。

新闻推荐

川山镇夜校读书班开班

环江讯5月7日晚,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举行党史学习教育夜校读书班(第一期)暨开班仪式,该镇全体干部职工、由动社区全体干部...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