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世遗地新发现150多种动植物 以此地为中心的黔南-桂北一带被证实为世界第4个洞穴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广西日报 2019-07-15 07:52 大字

本报环江讯(记者/廖庆凌广西新闻网记者/覃铮)记者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了解到,已持续开展近3年的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项目日前基本结束,共新发现动植物150多种,其中洞穴动物70多种、鸟类60种、植物17种,环江遗产地洞穴生物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

该项目2016年底开始启动,项目承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洞穴生物多样性科研团队在田明义教授的带领下,先后10多次组织环江洞穴生物多样性的考察活动,调查范围涉及遗产地各主要区域,包括遗产地核心区和环江周边地区的70余个喀斯特洞穴。

该科考团队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该遗产地洞穴生物多种多样,是世界洞穴生物种类集中区之一。已发现的洞穴动物中,有马陆16种、步甲和蜘蛛各13种、跳虫10余种、鱼类10种、湖虫6种、螨类4种,还有螺类、蛙类、虾类、蟹、伪蝎、双尾虫、阎甲、龙瓜、蚁甲、斑灶马和蝙蝠等。专家介绍,这些洞穴生物有超过80%种类为当地特有。

“此前,世界公认的洞穴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北美、欧洲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和巴尔干3个喀斯特地区。以环江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中心的黔南-桂北一带现已被证实为世界第4个洞穴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且为唯一地处亚热带的热点地区。”田明义介绍。

中国南方喀斯特环江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北与贵州省荔波县黎明关镇相连,涵盖了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范围及周边部分国家级公益林地,总面积115.5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2%。(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多年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也联合中科院长沙农业生态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植物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团队,对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开展野外调查与科研考察活动。

截至目前,在保护区内已知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36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3种、二级保护31种;新发现60种鸟类;有维管束植物207科707属150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5种、二级保护14种,兰科植物分布有122种。

统计显示,在木论保护区首次发现且为当地特有植物共17种,包括木论木兰、单花小檗等。所发现的单性木兰林面积达18.7公顷,为目前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群落结构最稳定的单性木兰群落。

新闻推荐

广西:各民族守望相助写新篇新华社记者 夏军 林凡诗

日前,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河上,35岁的唐美宣带着队员们正进行龙舟训练,她们去年揽下广西少数民族运动会女子组龙舟赛3...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