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行 与家国同“新” 广西参展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侧记
本报记者王春楠
五月鹏城,“桂”气袭人。5月20日,随着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缓缓落下帷幕,瑰美的壮乡文化这个在“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上,再度绚丽绽放,令展商和游客享受了一场高浓缩的八桂文明之旅。
文化力量,静水流深。从2004年首届文博会至今,广西年年组团参展。15载光阴荏苒,深圳文博会已成为广西展现文化硕果、表达文化自信,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大舞台。
同频共振
文旅融合共筑“诗和远方”
夜幕低垂,遇龙河畔,渔火闪闪。15年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与广西少数民族独有的人文历史巧妙结合,已演出7000多场次,接待境内外观众18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
5月18日,本届深圳文博会期间,中宣部在深圳召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作书面发言。近年来,我区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重点加大对文旅融合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把“红绿古”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让广西文旅产业有“说头”、有“看头”、游客能“点头”、百姓有“赚头”。
2014年,“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17年以来,“壮族三月三”逐步成为一个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动力的盛会。(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仅今年假期,广西共接待游客191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49.8亿元,成为广西旅游的响亮名片。
《印象·刘三姐》是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如今,丰富多样的广西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在山水实景演出这一平台上不断融合、绽放,一批如《梦·巴马》《坐妹·三江》《桂林千古情》等特色演出项目纷呈上演。
左江连绵百里,悬崖绝壁上的岩画历经千年风雨,赭红色的图案与黄黑色的崖壁对比鲜明,令人震撼……集骆越文化、花山岩画、边关风情于一体的大型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在本届文博会上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广西非遗馆精彩亮相,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树立了标志性的广西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形象。
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2016-2019年,广西从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43个项目、1.55亿元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将散落于全区各处的历史文化瑰宝一一拾起,串连成珠,做足文化旅游从相加到相融的大文章。
扬帆启程
壮乡文化闪耀“一带一路”
本届深圳文博会上,广西展馆内的贝雕作品《21世纪一带一路》《梦想起航海丝路》《丝路帆影》,以细腻的手法带来贝雕的惊世之美;《深蓝色玻璃杯》《波斯陶壶》等根据出土文物仿制的工艺品,让人穿越千年探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神奇记忆……
近年来,广西立足区位优势,坚定文化自信,主动融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大局。在大大增加广西知名度的同时,也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
今年大年初四、初五,广西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在新加坡最高艺术殿堂——滨海艺术中心歌剧厅连演3场,获得当地观众的广泛好评。“仅是观赏这部舞剧的图片,就能感受到壮乡独特人文生态和民族之魂。”5月19日,在广西非遗馆内,游客张先生细细品味着《花界人间》的演出图片和解说,不禁心生向往,“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现场欣赏这部精美的文艺作品。”
5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在深圳发布,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奖。近年来,该集团共向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输出版权400多种,成为全国向东盟国家输出版权最多的出版集团之一;同时还在埃及、突尼斯、土耳其开拓新的图书版权输出,初步完成了“一带一路”沿线输出版权基本布局。
文化产业“走出去”,技术保障需先行。“我们将在广西探索开展高清频道直播业务、高清互动视频点播业务等方面的合作。”本届深圳文博会期间,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华为总部举行。合作签约方之一——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副总裁俞翔表示,将充分利用上海的全球化区位优势和广西毗邻东盟的资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
借梯上楼
激活非遗传承发展生命力
“毛南族的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仪式入选国家级非遗,韦氏铜鼓被誉为世界铜鼓王,去年被授予吉尼斯世界纪录。”本届深圳文博会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度单独设馆展出,该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副局长唐秀华介绍,自2016年起,环江连续4年组团参展深圳文博会,有效提高了环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毛南歌舞表演先后受邀到美国、德国、泰国、越南等国家进行演出。花竹帽、傩面具、韦氏铜鼓、竹单车等民族产品远销美国、丹麦、瑞典,东南亚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如今,在广西,非遗文创已成为文化传承的潮流。广西一家文化公司以壮族创世女神“米洛甲”为灵感,在本次文博会上带来了兼具民族神秘与现代时尚的皮包、丝巾、饰物等文创产品,用“米洛甲”元素讲述别样的广西故事。
每块土地都应该有它的守望者。十几年来,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王伯杨始终坚守天然胎漆器传统制作工艺,并在桂林市建起传承基地。“漆器的制作技术繁复,工艺耗时太长,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基地也很难进行规模化制作。”他表示,希望与相关部门或贫困地区合作联动,设立非遗文化传承扶贫基地,系统全面地培训贫困户,让其掌握一技之长,也有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壮大。
全区龙头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新方向,开放和谐的壮乡风韵与“国际范儿”碰撞出美丽火花,八桂文创造就生活之美,广西文旅融合跃上新台阶……借助文博会,广西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理念得到进一步推广展示;同时,也在交流互鉴中了解到更多市场前沿信息,文化企业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产品设计,推动特色文化产业蹄疾步稳走向世界,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累丰富的广西经验。
新闻推荐
环江讯4月29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给该县下南乡选任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特约监督员颁发聘任证书...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