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作性学习的方式创新教学罗彩芬

河池日报 2019-05-16 09:06 大字

创新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和学习中,掌握初步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开发。从小学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中也体现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这一理念。但光靠学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小组合作性学习可以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那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

一、引导合作方法。

(一)兴趣引导。要想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例如:在上一自然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蚯蚓,了解蚯蚓。上课时,可以给每个小组一小瓶蚯蚓和一些湿土,要求各组学生倒出蚯蚓。然后,每一位学生都要拿起来认真细致地观察。胆大的学生毫不犹豫地拿起来,而胆小的学生害怕地叫着不敢拿在手中,可又忍不住跃跃欲试。最后,每一位学生都把蚯蚓拿在手中,这样每一组的合作讨论就开始“热闹”起来。平时胆小不发言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也变得爱说话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认识了蚯蚓,了解了蚯蚓的外形、颜色和生活习性,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主题性引导。如我在教《鸟儿的侦探报告》这一课时,采用以本篇课文“警示人们行动起来,重视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从而引发了很多争论,孩子们各抒己见,得出的结论各有千秋。通过此方法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认识,养成学生爱学习,爱分析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二、参与性合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创造出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主体,零距离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们的疑惑在教师的参与过程中得到互补、纠正和解答。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学生接触到的知识五花八门。教师要在课堂上走进学生的心里,要使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学会知识,会运用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零距离式的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们都喜欢新鲜事物,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学生共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否则,课堂教学也只是让学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记一次拔河比赛》的作文题时,我首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开始——经过——结束的全过程,然后参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开头写什么,重点写什么,体会写什么。这些获知都是通过教师组织和学生合作中获取,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课堂教学不论是创新型也好,参与式也好,都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合作。没有合作也就没有所谓的自主与探究,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让学生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来创新课堂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新闻推荐

环江大安峒平三处 路段塌方交通中断

环江讯5月8日8时30分,因受持续性降雨天气影响,国道G357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峒平一处路段路基发生坍塌,两处路段发生上...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