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患小儿麻痹症,但不等不靠,编竹制品、养猪、养野鸡、做木工,建起4层楼房—— 残疾人蒙有强用勤劳双手甩掉穷帽本报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蒙宏谯 文/图
蒙有强在做木工活。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政府,不算是好汉。”这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英豪村平社屯残疾人蒙有强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虽然身有残疾,却不向命运低头,凭着踏实肯干的韧劲,在一瘸一拐中走出了自己别样的脱贫路,书写着身残志坚不等闲、脱贫路上勇争先的动人故事。
叫板命运不服输
蒙有强今年46岁,他刚出生不到几个月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两条腿落下了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非常吃力。他曾怨天尤人,恨老天为什么对自己不公。但慢慢地,他接受了残酷的现实,而且因为残疾,他从小就变得倔强而坚强。
为了能像同龄孩子那样蹦蹦跳跳去上学,蒙有强不向命运低头,拼命挑战自己。“读小学时,学校离家比较近,但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我要花上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蒙有强回忆,那个时候,他每走一步都仿佛要用尽身上全部的力气。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无数次的摔倒,他终于能站稳,走起路来也灵活了些。
1984年,蒙有强上小学四年级。因为当时条件限制,上学要到更远的地方,他不得不辍学回家。“辍学回家后,我心里琢磨着要做一双适合自己穿的鞋子,能够穿着它正常走路。”蒙有强说,他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最后用牛皮自制了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牛皮耐磨,这样走路就方便多了。
身残志坚勤创业
“看着同龄人上学的上学,挣钱的挣钱,就自己还要靠父母养着,心里很不是滋味。”蒙有强说,自己只是两脚有些不方便,一些正常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到。他不甘心成为家人甩不掉的包袱,于是,他向命运发起挑战。
13岁时,蒙有强便萌生了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想法。他看到村里的老人有编织竹制品的爱好,想到这些竹制品可以拿到镇上卖。于是,他虚心向老人们请教,并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始编竹器。
由于蒙有强心灵手巧,所编的猪笼、菜篮以及其他竹制品质量好、耐用,再加上他的态度好,人又热心,很多人都愿意买他编的东西。编织竹制品,他一编就是十几年。从开始的一个几毛钱卖到一个2元、5元、10元不等,这给他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益。
脱贫路上勇争先
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蒙有强的竹编销售受到了冲击,家庭收入一下没有了着落。2015年,因为自身残疾且还要赡养没有劳动能力的母亲,蒙有强被评为贫困户。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帮扶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养猪、养野鸡,家庭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同时,他学会了木工技术,建起了简易的木工加工作坊。由于手艺好,他所加工的桌椅,深受乡亲们的青睐。“椅子结实,用料实在,人又很健谈乐观,我们都喜欢买他做的东西。”前来找他做木椅的乡亲们说。
如今,蒙有强的收入有了保障,生活更有奔头了。他通过政府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加上自己挣到的钱,建起了一栋4层砖混结构楼房,日子越过越好。当村民们竖起大拇指夸他是能人时,他说:“我就是一条鱼,离不开政府这塘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2017年,在贫困户脱贫“双认定”时,蒙有强自告奋勇申请脱贫,不再当贫困户。他不等、不靠,凭着自己的诚实和勤劳,坚持自力更生,书写身残志坚的人生篇章,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勇当生活中的强者,走在脱贫队伍的前列。
新闻推荐
环江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守规矩、严纪律、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8月28日,环江毛南族自...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