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幽远韦静宁

河池日报 2018-06-11 08:55 大字

黔桂古道的一半里程就在环江县境内,先前也有一些朋友发出了约邀说要去走一走,各种原由,一直未能成行。

近日有朋友从北方来,就要看看本地的山水。以山水旅游为主题的初冬瘦水季节真是没地方可去,黔桂古道成了我们的首选。

打个招呼,口头备案,特殊放行。因为广西环江喀斯特木论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对外开放,平时禁止游人入内。到社村下寨时碰到了曾经同事过的老党(原社村委党支部书记),他身着保安服,在前引路,把我们五人送到古道口,直表歉意,没有时间陪我们,并一再叮嘱:累了就原路返回,别走丢了。

入口处的广告词很温馨很文艺:“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一米多宽的青石路蜿蜒前行,石头被人们千年踏踩磨出光溜溜的正面,露出包浆般温润的光泽,或深或浅或大或小不规则地排列着,古意盎然。路面干净,枯草和黄叶也是干湿恰好,喜欢这样清爽的味道,没有湿热天气沤成的腐败气。旖旎风景在脚下逶迤延伸。走这样的山路,为确保安全,你不能昂首挺胸、方正阔步,你必须诚心敬意鞠躬前行。从广西环江的下寨屯到贵州荔波的板寨屯,全程29公里的古道保存完好。古时称为商道,被誉为南方的古“丝绸之路”,脚力较好的人一天可穿越。我们压制着和古道做一次亲密接触的欲望,只是做一个近距离的看客,除了欣赏,不忍穿越,不愿侵扰。

刚走进古道第一个关隘的峒平关,保存完好的城墙和石头垒成的拱门,一字排开,拦住了整个山口,石拱门宽2米,高3米,相对城墙而言可用小巧玲珑来形容,也谈不上什么建造工艺,石头堆叠,看得出古人生活的粗粝。两千年修缮的路古意幽远,脚下的铺路石像一颗颗珍珠,这一块是汉代,这一块是盛唐,下一块又是明清的,想想能用今天的双脚丈量历史的长度和深度吗?不能!当然不能!我坚信这古驿道是上等的好,独异的风景,岁月沧桑以后的原汁原味。我喜欢古人亲手打磨的精致条石,它负载了劳动者的智慧和汗馊味。几位北方大哥喜欢得不得了,摸摸这块石头,评评那棵大树,欣赏每株花草,想给每一块石头编号,给每一棵树命名,对每小朵小花抒情,摆post照相,兴奋得像个小孩,直呼太美了。他们大口呼吸,恨不得把这里丰富的负离子氧吧打包压缩空运带回去。他们从老工业基地来,深受雾霾之苦。深感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就是人间仙境,相信山里有神仙,有灵性,是滋养心灵的灵丹妙药。环江古道深幽、清静、精致、原生态,发自骨子里的美。相信人迹罕至和稀缺是最美的,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老之将至,能走能游能玩就是人生一道最华丽的风景。

他们最惊奇的是这些树木全长在石头上。石抱树、树抱石,到处都是,漫山遍野全是。有的须根比树干还长,从石上爬向沟壑,根须深插石缝,恣意横生,丝纹缝合,藤萝附着树干张杨攀爬,汲取营养水分。他们还开玩笑说,难道这些石头里长着有机生物肥?其实这些是最普通的石灰石、石灰岩,石灰岩里一些不溶性的碳酸钙和空气中的微溶性二氧化碳,长年被雨水冲刷腐蚀,合成了表面的一层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养分。他们说:我们那地方有土,但不长树,可见水比土更能滋养生命。亚热带的喀斯特地貌,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公园,水上森林公园。北方的山大多裸露着,傲以示人,像华山、泰山、嵩山。而南方喀斯特木论保护区内的山全都是裙裾罗带,初冬的树叶还是这样的葱郁,是那种熟透的绿,内敛深情,犹如江南女子,温婉动人。如果是半山腰抹上一丝雨雾,就是渔翁蓑衣垂钓的景致了。半道上看见一个溶洞口,还冒出热气,在这初冬的山林里,静如处子。而地下河暗流涌动,激情澎湃,能滋养这片山林的就是地下河及四通八达的溶洞口,这些溶洞口,像一台台功能巨大的中央空调,冬天冒暖气,热天冒冷气,干旱时节更像一台定时加湿机,滋养这一方林木花草,怪不得这初冬时节,树木不曾带一丝枯意。来自北方的朋友拿起手机拍摄,天真得像个孩子,拍树根,拍石头,拍树梢上漏出的那点阳光……我说走吧,走吧,绝色的风景在后头呢!留点手机内存啊!石头上大多是永远长不大长不老的树,它们弯曲有度,树干清瘦,树冠四仰八叉,须根紧扣石头,用拥抱两字还轻贱了它们。这树应该有上千年的年轮,树和藤蔓都瘦出了风骨,瘦出了傲气。人们诉说土里刨食的艰辛,而石头上长出的树木,依靠那繁茂的根须汲取石缝的养分又经历怎样的勤恳吮吸!如果爱情也这样坚如磐石,这样的石抱树,树抱石,紧拥,相濡以沫每一天,能有分道扬镳和各奔东西吗!

信念、坚韧、执著、抱团、勇气、亲密,我能想的词全是敬畏。

熊猫级别的植物——单性木兰乔木,只听说珍贵,我搜狗了一下被惊呆了:常绿乔木,生于海拔300米-500米的石灰岩山地林中。分布面积狭小,限于广西、贵州等少数地区。现存成林树200株。单性木兰自然发芽率极低,林下幼苗和幼树极为罕见,自然繁殖更新能力严重衰退,处于濒危状态,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我们打开手机相册对照植物照片,在密密麻麻的丛林中寻找它的芳踪,有一个眼尖的同事惊叫:这不是兰科中的麻栗坡或者带叶兜吗?我们惊喜地上前细看,听说该树全身都能发出香气,凑近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浸润鼻翼直达肺腑,绵长幽远。如果这棵真是单性木兰,世上仅存的200株之一,今天能一睹它的芳容,我们的出行又是怎样的钵满盆盈,一种怎样的绝世艳遇!杨哥走石头路时,不小心打了一个趔趄,把萨洛蒙的鞋子给蹬坏了,可他还笑着说,值,太值了!一些高大树木,都贴了珍贵名木古树保护牌标签,唯单性木兰未挂,我们能理解缘于另一种善意的保护。今天的阳光也是如此的内敛,只在树缝中吝惜地漏出一两点微光,偶尔挑逗我们的脸。使得这片树荫透出深深的一阵薄凉。这薄凉迎合了此时的心情;风轻、林深、路幽、鸟鸣、树瘦、心澈,濒危的单性木兰,还有冬天里那株孤零零的红豆桫,苍老的树枝上爬满了桫椤单坐苣苔。美得让人蚀骨,胆战心惊。

中午我们坐在第二个关隘缓冲区的石级上,就着矿泉水啃馒头、面包,五个人独拥一万多公顷的原始森林的风华,绿叶繁茂,附加鸟语花香,美美地地享受了一顿午餐。这是怎样的挥霍和奢侈!精神意义上一次真正的饕餮大餐,未饮先醉。有一个朋友幽幽地说,我能不能借一巴掌之地,架一人字木屋,就一张小床,夜枕林风邀明月,早观晨曦听雨声,犯一场风花雪月的罪……我说,行啊!有报告和批复就行。这片山林自从2014年联合国批复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山里仅有的几户山民全部搬迁出来定居,现在这里动一颗石头都得经联合国批准。呵呵呵呵!我说,请大家闭上眼睛,清除杂念、内心沉寂,做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吧。冯哥还意犹未尽在一尊石头上盘腿打坐双手合十,静声默念,虔诚可爱,禅意顿生。意测他的许诺,我想应该是余生未了的妖娆美事吧!

啊,世遗之地,多彩毛南。让每位异乡客人心生向往!

我们在核心保护区前拍照留念,就此打住,不是因为贴着“游人禁止入内”的告示牌。虽然朋友关照说,可以进入第三关去走走看看,别张扬就行,但我们谢此好意,见好就收。

满足了,古道阑珊。虽然是浅尝辄止,我想留一点空间赐予想象,那样会更美妙绝伦,意象横生。

作者简介:韦静宁,壮族,环江水源镇温平村人。师范毕业后教坛耕耘八年,因喜欢识文断字,两次进宣传部工作,从此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曾调侃自己“此生被文学撞了一下腰”,一直对文坛里的星起云落持仰望的姿态。有多篇散文、诗歌、报道见诸各类报刊。后辗转乡镇、县直多个部门工作,整日忙碌政务,少了阅读和书写,渐感心生荒凉,内心悲戚,陷于写与休的煎熬之中。近两年隐退二线,有了些闲情逸致,读美文,悦心性,垒汉字,写风景,描心情,邂逅了人生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目前供职于环江县住建设局。

新闻推荐

环江达洞二桥危桥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环江讯日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达洞二桥危桥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施工单位已组织相关人员和机械陆续进场。据了解,位于...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