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绍观/杨素琴: 既当爹又当妈 圆山村孩子求学梦
卢绍观、杨素琴夫妇无怨无悔坚守大山深处教学点27载,居陋室,同甘苦,育桃李。卢绍观、杨素琴夫妇既做师长,又做父母,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们送走了数届毕业生,也送出了50多个大学生,实现了让山里娃走出大山的夙愿,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们都要教下去。”夫妇俩质朴的承诺,铿锵有力。2018年1月,卢绍观、杨素琴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山岗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九万大山里,距离乡政府驻地有30多公里。在山岗村,一提起卢绍观和杨素琴的名字,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1990年7月,年仅17岁的卢绍观初中毕业就成为驯乐苗族乡长北村宝山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卢绍观深知村里的条件,不通电、不通路,且代课教师的工资极低,但他看着落后的家乡和孩子们眼里闪烁着的渴望,还是决定踏上这条乡村教师之路。春去秋来,在一个没有一点现代化气息的大山里,他仅凭着一盏煤油灯,夜夜挑灯与课本、作业本为伴。
1994年9月,宝山小学共招到学生117名。学生多了,更突显教师的不足。卢绍观找到了当时宝山片区唯一的瑶族初中应届毕业生杨素琴,动员她成为宝山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艰苦之余也有甜蜜,由于工作上的经常接触,卢绍观和杨素琴的心贴得越来越近。1997年10月,两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一起携手前行。
1998年,卢绍观和杨秀琴的孩子降生了,但一个月80元的工资难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家里人就劝他们出去打工。看着还在襁褓里的孩子,他们动摇了。期末他们收拾东西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来送他们,满眼的不舍和祝福。“若是大家都奔着钱去,山里的娃娃们该怎么办?”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他们心软了。就这样,一种说不清的情结悄悄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为了山里的孩子,为了那一个个微弱的希望,我们要在大山里当一辈子的孩子王!
宝山小学坐落在深山沟里,学生用的教科书都需要老师们到15公里以外的长北小学领取,再用扁担挑回来。由于不通公路,卢绍观要翻过3座山和几个陡坡,每次肩上都会磨出一道道血印,回到学校时往往已是深夜。如今,开学挑书已经成为卢绍观每学期的必修课,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肩上早已布满厚厚的老茧。
卢绍观夫妇爱生如子,对学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2010年秋季的一个晚上,学生秀蓝得了急性阑尾炎,卢绍观夫妇奔波整晚,把秀蓝及时送医。由于秀蓝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手术后,夫妇俩就在每天课余抽出时间到卫生院照顾秀蓝,一直到她康复出院。
学校位于大山里,路途比较危险,这也成了卢绍观夫妇最牵挂的事。有的孩子离学校较远,父母外出务工,为了安全,卢绍观夫妇就亲自送学生们回家,一路保驾护航。时间长了,在孩子们的心里,卢绍观夫妇既是老师,又像他们的爸爸妈妈,是他们最温暖的依靠。
“山里娃是大山里的希望,总是需要一些人一直在大山里用心守望。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们都要教下去。”这是卢绍观夫妇质朴的承诺。对教书育人使命的坚守,对家乡孩子深深的期望,已融入他们生命的血液里。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改革效果怎么样,关键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最终要落脚于更高效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构建设。”——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存在的障...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