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改变不良风气 倡树文明新风 环江推动移风易俗扮靓美丽乡村

河池日报 2017-09-07 17:02 大字
 

环江讯 近日,在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交流会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作为6个典型发言单位之一,在大会上介绍了该乡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树立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的情况。

据了解,环江县大安乡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总人口21000多人。作为典型的贫困地区,市委、市政府近年把大安乡列为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示范区,同步实施“自建家园、产业带动、能人带领、村容整洁、文化进村、移风易俗、生态扶贫、整体推进”8个示范工程。该乡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统一,扎实推动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取得了良好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认清三大陋习。近年来,随着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该乡清楚认识到一些群众在红白喜事上大操大办,把办红白喜事变成“竞技场”,出现了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封建迷信等严重影响农村社会风气的陋习。2014年,该乡开始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移风易俗工程,遏制这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发展。

坚持重点导向,强化三个举措。为抓实移风易俗工程,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引导广大群众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树立文明乡风,该乡重点强化“三个一”举措,即成立一个理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小组长任会长,对移风易俗工作负总责,理事会成员由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由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制定一套制度,各村移风易俗理事会拟定并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移风易俗理事会章程》和《移风易俗理事会实施细则》等,要求家有红白喜事的要按规定操办酒席,事主必须向理事会提出申请,酒席的操办均统一标准:红事每次摆桌在10桌以内,白事在15桌以内,每桌不得超过6个大菜。同时,该乡筹集20多万元资金修建食堂,以新建或闲置的学校、移民旧场部等方式在全乡每个村建了一个移风易俗公共服务食堂,食堂配备有桌椅、餐具、消毒柜、冰箱等宴席用具,每次可以摆10桌左右。公共食堂由理事会统一管理,每办一次宴席收200元管理费,用于耗材、水、电费等开支。

坚持结果导向,改变三种风气。通过强化“三个一”举措,该乡的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在移风易俗公共服务食堂操办酒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有效改变了不良风气。据统计,该乡7个村(社区),每年通过理事会协办的节俭型红白喜事宴席有50多场,参加宴会的有6000人左右,减少费用约20万元。

“移风易俗方式方法要注重从‘情\’‘理\’‘法\’的角度入手,从情感上能够接受,道理上立得住脚,法律上有规可依,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规之以法。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环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卢杰表示。

(韦睿)

新闻推荐

环江开展食宿 安全大检查

环江讯为切实做好县庆期间的食宿服务安全保障工作,8月21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食药监局、卫生局、公安局、工商质监局和物价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县城区30家重点餐饮服务及宾馆开展联合安全大检...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