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腊屯:幸福生活奋斗来

广西日报 2019-12-03 07:01 大字

本报记者张冠年

上山、下山,再上山、下山,转弯,还是转弯……11月19日,报道组从凤山县城前往乔音乡巴腊屯,似乎总有穿不完的山,拐不完的弯。

“到了。”采访车在崇山峻岭之间行驶了约40分钟,路边出现一块写着“猴山景区”的巨幅广告牌。在向导的提醒下,车子向右驶进一个小山寨。这便是巴腊屯。

巴腊村子不大,十多栋小洋楼鳞次栉比地坐落于大山之中,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文化长廊上,几个红底黄色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巴腊精神:苦熬不如苦干!

现年74岁的屯党支部书记罗起跃告诉记者,人们祖祖辈辈居住在深山坳里,“碗一块、瓢一块”的山窝石缝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根基。“石缝地只能种少许玉米,几乎谈不上产业发展,贫困也在祖祖辈辈中传递下来。”罗起跃说,以前村里水、电、路不通,饮水全靠“望天水”,遇到旱季,就得背上塑料桶,到几公里外去挑水喝。

罗起跃曾是凤山供电部门的职工。1997年,他从单位提前内退回到了村子。村民的艰苦生活,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困难困难,困在山里万般难。”罗起跃明白,要改变这土壤贫瘠、石漠化严重的深山,必须先修路,打开山门。“从1997年至今,我们屯一共修了7公里的路,挖掉土石8万立方米,砌石头4万立方米,打秃钢钎28条,打坏铁锤20把!”罗起跃说,修路需要钱,在村里几位老党员的带动下,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外工作的巴腊屯干部也拿出工资、军人捐出津贴、打工的挤出工钱,共同为修路集资。

之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砂石路变成了硬化水泥路。通过改造危房旧房,村民全部住上楼房,安装了电视、宽带。村里建了广场、装了路灯,还配套旅游公厕、文化长廊等设施。

猴山是巴腊屯宝贵的资源。记者进入景区,只见数百只猕猴在山间、树林中嬉戏打闹,引来众多游人驻足观赏、逗耍。

巴腊屯的山上一直有猕猴出没。在罗起跃等人的动员下,村里决定保护猴群,对已开垦的坡地进行退耕还林,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生态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呵护,巴腊屯5000多亩山坡重新披上了绿装,干枯多年的山泉又涓涓流淌,猴群也由60多只增加到500多只。

2001年前后,看着不断好转的生态和不断壮大的猴群,罗起跃想,何不建立猴山景区,发展生态旅游致富?

罗起跃再次把村民召集在一起,大家决定集体入股建设猴山景区,每户出资1500元作为股金,没有资金的村民可以用土地,甚至是红薯、玉米等猕猴的食物入股,也可以用劳动抵股。最终集全村之力,建成了巴腊猴山景区。

如今,巴腊猴山景区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观光的游客也日益增多。村民瞅准商机,开办农家乐或做起小生意,吃上了“旅游饭”,生活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凤山地标产品助贫困户增收

本报凤山讯“南宁、深圳的消费者经常打电话,今年我们合作社的糯粳都不够卖,不到一个月就被客户抢购一空。”近日,凤山县乔音...

凤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