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字的笔记,拄着拐杖坚持来阅读,凤山县图书馆有群好学的老读者 一路书报相伴 一生阳光灿烂本报首席记者 罗昌亮 文/图

河池日报 2018-11-14 01:54 大字

图为黄胜谋老人在整理他的笔记本。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读书看报似乎成了一种“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奢侈”行为。

但在革命老区凤山县,依然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年过古稀、头发花白,每天坚持到图书馆读书、看报、做笔记,静心寻求乐趣,并经常聚集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近日,记者走进这群好学的老人当中,了解他们的读书看报生活。

黄胜谋:12年做51本笔记80多万字

瘦小的他抱着一大袋读书笔记,微笑的脸上爬满了皱纹,这是78岁退休老师黄胜谋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说起黄胜谋,在凤山县图书馆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出名”是因为他对读书看报的执着和他的51本笔记本。

黄胜谋2004年从乔音乡额里小学退休,退休后一直住在乔音乡下的老家,距县城十几公里。

2006年的一天,一次偶然机会,黄胜谋走进凤山县图书馆翻阅报纸,当看到感兴趣的知识时,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摘录做笔记。这一摘录便一发不可收拾,从2006年至2018年12年间,共抄录笔记51本80多万字。

“我经常到图书馆读书、看报,从乡下过来有时坐公交车,有时走路,走路要走好几个小时。看完书报后又返回乡下的家。”黄胜谋告诉记者,平时除了在家帮家人做点农活,一有空,他就到县城来读书看报做笔记,偶尔还写些小文章投稿见报。

记者翻看黄胜谋所记的51本笔记,工整有力的字迹里分类抄录着人生感悟、阅读感想、诗词典故、礼貌教养、家乡情怀、生活百科等内容,而有好多笔记本页面已经泛黄。

“这是我留给子孙最好的财富和传家宝。”黄胜谋乐呵呵地说,今后,他会继续把这兴趣爱好坚持下去。

黄真谋:8时30分准时到图书馆开门

11月9日,今年79岁的退休老干部黄真谋早上5时就醒来,为了不影响老伴休息,黄真谋并不急于打开房灯,而是拿起床头的手电筒做照明躺在床上翻看书报。

“上了年纪,每天自然醒得早。”黄真谋说道。

早上7时左右,黄真谋开始起床洗漱、吃早餐、散步。

8时30分,黄真谋准时出现在凤山县图书馆二楼,然后从身上掏出钥匙打开大门,凤山县图书馆二楼报纸阅览室就此迎来新的一天。

“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每天早上8时30分我都准时来开门。”黄真谋告诉记者,之前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比较少,又经常下乡开展工作,为了服务读者和方便自己看报,他就主动找到图书馆负责人申请拿报纸阅览室大门钥匙。

如愿拿到钥匙后,按时到图书馆报纸阅览室开门、关门成了黄真谋每天的工作任务。

每天一到报纸阅览室,黄真谋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整理报纸并上夹。

“报纸种类很多,有《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广西日报》《中国老年时报》《家庭医生报》等等,但大家最喜欢看《河池日报》,里面的文章很接地气。”黄真谋说。

忙完一切后,黄真谋才开始静心地看报纸,他比较喜欢看党报,每天按顺序先后看《人民日报》《广西日报》《河池日报》,及时了解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看到好的内容还用笔进行摘录做笔记。

梁宝健:复印抄录法律知识服务群众

75岁的梁宝健2003年从凤山县人民法院退休。

退休前,梁宝健就喜欢读书看报。退休后,为了充实生活,梁宝健每天下午都要去图书馆读书看报,而且一“泡”就是一个下午,直到要回家吃晚饭。

每天一到图书馆,梁宝健必看法制类报纸,当看到国家出台或修改新的法律法规,或有典型案例判决时,梁宝健都要拿报纸去复印或抄录,回家后再认真研究。

“活到老,学到老。”梁宝健说,他退休后,仍有不少群众上门找他咨询法律知识,甚至有些群众来自周边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百色市凌云县。群众咨询的问题主要涉及邻里矛盾、土地纠纷、重婚骗婚等。每次梁宝健都热情接待来访群众,热心向他们讲解法律知识,继续发挥余热。

张自良:85岁拄着拐杖到图书馆看报

85岁的张自良是凤山县图书馆阅览室常客,也是最年长的读者。

1995年从当时的县科委退休后,张自良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锻炼身体、参加文娱活动,下午读书、看报。

“我最喜欢看《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张自良说,通过看报纸,可以了解国家形势、大政方针和发展巨变。

3年多前,张自良身体开始变差,必须借助拐杖来走路,原先雷打不动的早上散步锻炼,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但下午到图书馆看报依然坚持了下来。目前,只要天气晴朗,张自良仍拄着拐杖出现在图书馆阅览室。

“张老他们的坚持很感动我们。”70岁退休老师李慈权说,他为此专门作诗点赞凤山爱看报的退休老人:

(一)

高龄岁月夕阳红,

看报读书兴趣浓。

老骥仍怀千里志,

关心国事乐无穷。

(二)

张老春秋逾八旬,

上楼拄杖看新闻。

环球冷暖多关注,

谈吐纵横有精神。

如今,每天走进凤山县图书馆,你都会看到二三十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有的戴着老花镜在认真读书看报,有的在伏案抄录做笔记,成了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凤山发现“世界级”洞穴大厅

据新华社南宁11月7日电记者近日获悉,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英国洞穴探险协会组成的中英联合科考...

凤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