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联结好 产业快步跑

广西日报 2020-06-13 06:53 大字

本报记者韦鹏雁

“贷牛还牛”实施3年,全县肉牛养殖发展到近15万头;引进澳寒羊仅3年,已建成5个万只示范基地、10余个千只养殖场;2019年起发展养蜂产业,不到一年就有5000多箱……

连日来,记者在都安瑶族自治县采访,看到该县的扶贫支柱产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前景好。

都安的扶贫产业发展好原因有很多,但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该县在发展扶贫产业过程中,注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参与的贫困户、企业、村集体都有钱赚,政府在民生、县域经济、财政等方面也有收益。

以发展养蜂产业为例:大兴镇池花村蜜源丰富,群众有养蜂传统,但技术不到位导致产量低,加上没有资金扩大规模,成不了大产业;企业有项目有市场,但缺乏资金和合适的养殖场所;村两委有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却没有好的项目。三者各自单干,谁都做不大、赚不到钱。合起来发展,村集体出钱,企业出技术和部分资金并开拓市场,农民负责养蜂,优势互补,产业就发展起来了。

开始时轰轰烈烈,结尾“一地鸡毛”,这样的产业发展轨迹屡见不鲜,原因之一是各方权责利没有明确好。都安的养蜂项目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进行,村集体投资购买蜂箱、蜜蜂,建设蜂场;公司负责技术支撑、培训和巡场指导;指定贫困户担任蜂场管理人,采到的蜂蜜按照4∶2∶4分成,即村集体40%、公司20%、管理人40%,村集体和管理人的蜂蜜,可以自行销售或由公司按每公斤100元最低保护价回购。村民蒙义杰去年7月成为一个蜂场的管理人,负责30个蜂箱的管理,当年分得了18公斤蜂蜜。他苦学技术,精心管理,今年预计能分得60公斤左右,收入上万元。蒙义杰说:“我这个是无本生意,现在蜂蜜300元一公斤,管得越好,分得越多,赚得越多,当然要用心了。”

“贷牛还牛”项目也是如此,贫困户、企业和政府的赢利都有保障。企业赢利“多点开花”,牛犊繁育每头利润800-1000元,屠宰加工每头牛净利润1500-2000元。贫困户增收“名目繁多”,养一头牛一年利润6000元左右,到肉牛养殖基地和合作社务工、“粮改饲”等都能实现增收。这些“一举多得”的措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种养殖业、冷链加工业、物流销售配送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共同的利益让参与各方同心同德,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县自然资源局: 成功治理一突发地灾隐患点

都安讯近日,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安宁村弄远队危岩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顺利竣工,有效消除了该处地质灾害隐患对周边9户40人的...

都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安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