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之上□潘莹宇

河池日报 2019-10-21 10:24 大字

没有到过从林屯的人,是想象不出从林高山的艰难和险阻的。

在这片层层叠起的陡峰峭峦之巅,历史上曾经竖立过两面旗帜,一面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另一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鲜艳的五星红旗。两面旗帜,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年代,但是,它们承担的使命却是一样的:为掠过从林上空的飞机指引方向!

作为航空线路的地理标志,从林高山之高,可想而知。当年日本鬼子、山外土匪企图进山掳掠时,走到半山腰都知难而退;革命时期,潘启祥、蓝克强、罗寿屏、潘现清、潘元尚、潘志贤等一批仁人志士以山为屏障,把革命火种点燃,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英勇的贡献……当然,也是因为从林高山的陡峭,当地百姓饱受“行路难”的折磨,每天出行,不是肩挑背扛就是马驮攀爬,大自然肆意围困和层层阻隔,使从林的发展举步维艰,那顶贫穷落后的帽子,数百年了依然成为从林人甩不掉的屈辱。

“挖山凿石,化天险为坦途,让乡亲走上致富路”,成为每一个从从林大山走出去的人的梦想。

从林高山位于拉烈镇福言村,自古就是都安瑶族自治县“东方红”片区的要地,上通宜州城邑,下连刁江、红水河古渡,旧时曾是当地南来北往商旅的必经之路;在这片崇山峻岭之间,接壤连接着拉烈、加贵两个乡(镇)的福言、加佛、加泵三个村,蜿蜒如丝如线的从林山路便是山民进出必经之路,生死命脉。斗转星移,随着时代的高歌猛进,小小的石板路早已不适应生存发展的需求,劈山破岭建新路,已是势在必行。

从林志士潘郁英,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这片莽莽大山一座破烂的木瓦房里;在潘郁英的记忆中,七岁起他便与从林高山铆上劲:每天天还没亮,他便打着火把跨上门前的崎岖山路,顶着严霜寒露走到离家十公里远的弄雅校点,开始求学之路;长到十三四岁,他开始跟大人到十多公里外的拉烈街挑化肥,帮家里挣工分;遇上青黄不接的四月荒,还会随同父母扛着桁条,点着火把,跨境越域到邻近的宜州市北山镇摆卖,等挣到钱后买米回家下锅……更是因为高山阻隔,潘郁英亲眼目睹自己所在的峒场里,两名难产孕妇不能及时送去医院抢救,而死于非命。

潘郁英的伤痛记忆,其实就是整个从林人的集体记忆,更是世代生活在这片大山的村民们挥之不去的噩梦和苦难史。

2001年正月,时虽初春,但地处高寒的从林屯依然天寒地冻;大年初三晚,早已定居县城、担任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的中共党员潘郁英,告别家人只身赶回从林老家,他要利用春节家家户户团圆的时机,回家召开群众会议,把自己琢磨了多年的筑路计划抛出来,动员全屯男女老少破除“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己动手,拔除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行路难“死楔子”。说是召开群众会议,其实就是家族会议;从林屯七户人家,都是拉烈潘氏想公一脉的后裔。潘郁英的想法是,筑路这等大事,还是从自家人开始会更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大伙看定潘郁英从提包掏出那份严密完备的投工投劳修建从林示范公路计划书和施工方案,全都为之震惊。修通公路,让车子开到家门口,谁人不想啊!回想到多年来因为山路闭塞所受的苦,细数着因为攀山越岭所遭的罪,而今又有领头人,一屋子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个个站起来,拍着胸膛表态:就是豁出这条命,也要把这条从林公路拿下!

规划中的从林公路,长3.8公里、宽5米,是按照村级公路标准来设计的。线路途经九个大弯和一处天堑,需要开山炸石,破崖劈峰,架桥飞渡,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是,那一夜,一个以“潘启祥、潘启隆、潘海强、潘启初、潘启端为顾问,潘郁英为总指挥,潘郁汉为施工组组长”的从林公路建设指挥部,毫无争议地成立了。正月十一,一阵隆隆的爆破声在从林高山上炸响,从林公路开工了。

可是,修一条公路,可不比建一幢房子、修几个水柜,工程开工不久,各种困难接踵而来:因为没有测量仪器,路线四次修改调整;因为缺乏炸药雷管,工地不时得停工待料;因为施工机械缺乏、人力不足,工程进度缓慢;因为沿途一些群众的不理解,征地困难重重……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工程的不断投入,资金筹措越来越困难,甚至达到“弹尽粮绝”的地步……三月初九,借助着“潘氏拉索清明节祭祖会”之机,从林公路建设指挥部向与会的宗亲发出倡议,恳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支持从林筑路工程渡过难关。倾听潘郁英的介绍,宗亲们深深地被七户人家的壮举和拼搏所感动,在离休干部潘启祥、退休干部潘启隆两位顾问带头下,大伙纷纷解囊献爱心,你三百我五百地捐,缓解从林公路建设的燃眉之急。

从林人热泪盈眶,他们明白,这是血浓于水之情,也是族人的期冀;就是百倍努力,也难以回报宗亲的恩典。总指挥潘郁英放弃节假日休息,多方奔跑,协调爆破物资、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援助;年过古稀的潘海强、潘启初、潘启端三位老人带头参战;潘郁海、潘郁汉两“铁人”坚守阵地,三年不外出务工;在外的从林籍人士也四处奔走相告,积极筹资助战;施工队员为能早日通车,苦干加实干,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一切都是为了铲掉穷根,一切都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

细流虽涓涓,但终要汇成滔滔大河。深受从林人愚公精神的感染,沿线英帮、加拉、拉雷、三从、加帮、当多、地差等十二个生产队群众在队长的带领下,先后组队投身从林公路建设;那些离家较远的队员干脆食宿全在从林,以路为家。社会各界纷纷捐资送物献爱心,自治县扶贫办雪中送炭,拨给资金二十四万元,支持从林公路建设。

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3.8公里的工地上,处处闪现着战斗者的身影。炮声、喊声、笑声穿破大山的寂寥,历经日夜奋战,原计划建设五年、投资上百万元的从林公路,于2003年农历九月十七建成,提前两年通车!

从林公路修筑告捷,在当地引起巨大的反响。对那些心存疑虑、徘徊观望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震撼,一支强心剂。有了从林公路的成功先例,沿线的加拉、拉雷、三从、加帮、当多、地差、下泵、上泵、加网、弄长、加音、当家等十二个村屯群众也跃跃欲试起来,从林公路建设者备受鼓舞,他们顺势引导,鼓励村民效仿从林屯的做法,不等不靠不要,自己动手,修筑幸福路。

群众发动起来了,指挥部也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加强:德高望重的潘启祥、潘启隆依然担当顾问,潘郁英就任总负责人,设驻村组长六人,副组长六人,成员二十人,组成了新一轮“屯屯通”的主心骨。他们把十二个队的道路修编为从林公路的五条支线,将沿途的村寨串通起来,变成五条支动脉。但是,如何才能将这五条支动脉激发起来、跳动起来、呐喊起来,以最快的速度缀上从林主动脉,汇入时代发展的脉搏呢?为此,各路队长奋勇争先、公而忘私,各队村民同心协力、竭力奋战。他们克服了上级没有资金或者仅有少量资金扶持,以及劳动力缺乏、机械设备落后、路险石顽等一系列实际困难,大胆向高山“亮剑”,挑战世人眼中的“不可能”。很快,支线一条接着一条被打通了,路面一段连着一段铺就了,爆竹炸响了,锣鼓也敲响了,沉寂的从林群山被声声汽笛划破,乖乖伏下驯从的身躯,让便捷、快速的车轮轻快地滑过……高不可攀的大山“低头”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

令人遗憾的是,李启煌、蓝家忠、樊志勤、潘启祥几位倾心筑路、造福桑梓的老人,没有等到三村公路贯通的那一天就走了。特别是早就在崇左市安家乐业颐养天年的潘启祥老人,得知老家自发修筑公路,不仅主动要求担当顾问,为公路修建出谋献策、协调各方,还在临终前,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四千元,全部捐给家乡。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感人肺腑。

两乡(镇)三村公路都修通了,但是,它们终究还是低档次的砂石路。了解大石山区秉性的人都知道,大山蓄不了雨水,一场中雨就可以引发山洪,泥石肆虐,砂石路路面疏松浅浮,根本不堪一击。于是,公路建成之后,年年遭水毁,年年挨修补,行路难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当然,从林公路建设者也是心知肚明,早有思想准备。对这群甘愿一生为乡亲修筑脱贫路的人来说,前期所修的砂石路不过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水泥硬化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

奔走,一次又一次;呼吁,一遍又一遍。都安是国定贫困县,处处都是嗷嗷待哺的娃,甚至还有比从林更艰苦的地方,县里也是手长衣袖短,捉襟见肘……然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4年,自治区林业厅两次献爱心,资助资金30万元,用于从林高山坳下1公里长路段的水泥硬化。2016年5月,都安县人民政府也优先安排资金二百多万元,将从林高山至加泵村未硬化的6.5公里路段进行硬化,以示鼓励……之后,除了加拉队因移民搬迁而受政策限制无法硬化外,两乡(镇)三村其他屯队的砂石路陆续得到政府的支持,全部硬化完毕,可谓功德圆满了。

本以为,那块悬挂了18年的从林公路建设指挥部牌子自此可以摘下了,送进博物馆啦。不料,从林公路建设者不这么认为,更没有这么做。18年的努力拼搏,让他们的眼光更高、思想更远了,他们已经考虑到家乡的可持续发展:两乡(镇)三村是革命老区,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从林高山是“东方红”片区最高的山,雄伟俊秀,美不胜收;而从林山坳上,至今还有古老的关卡旧垒,流传着祖辈父辈抵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与日本鬼子相对峙的壮烈事迹……这么优秀的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难道不正是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旅游开发的绝佳之地吗?于是,一个崭然的规划,又在从林公路建设指挥部里筹谋着、酝酿着、发酵着……有道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就这样,从林公路建设者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又一次在大山之中喷发,壮美如歌……

2019年重阳节,风和日丽,正是登高望远、抒发幽思好时光。恰逢祖国七十华诞,举国同庆,流光溢彩。沐浴着祥和的天光,我们驱车来到仰慕已久的从林高山,通幽的曲径,如流的脆鸣,霎时让人凡尘尽涤、心旷神怡。拾级而上,登临危峰,只见山峦连绵,万物葱茏,一条条银白的公路如飞龙盘旋高山深涧之中,让人禁不住百感交集,扬眉吐气。

18年的风霜雪雨,18年的忠诚坚守,18年的披荆斩棘,18年的春风化雨,苦难的从林人迎终于来了丰收的喜悦:贯穿两乡(镇)三村13个村屯、长达23.5公里的六条村屯公路,纵横交错;而沿途的3500多名群众,仿佛也在一夜之间脱了胎换了骨,跑上脱贫致富新车道……

坐拥群峰,凉风徐徐。品味着从林人的顽强与不屈,我们禁不住要为他们鼓与呼。极目远眺,心潮澎湃。我们明白,正是祖国的日益繁荣与昌盛,才铸就了重重大山的今日崛起。

新闻推荐

50座“爱心水柜” 助力化解广西贫困村民“吃水难”

据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记者罗争光)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15日在京启动相关项目,携手相关企业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

都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安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