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悬崖峭壁上的橙色希望 市消防救援支队都安中队勇救5名被困工人纪实 本报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雒佳宇 文/图

河池日报 2019-04-16 08:30 大字

崖壁救援。

4月13日夜晚,都安瑶族自治县拉仁镇仁勇村附近高山上,5名铺设光缆的工人被困深山悬崖,市消防救援支队都安中队消防员披荆斩棘,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冒雨开辟一条悬崖峭壁间的“生命通道”。14日凌晨3时40分,5名受困人员被成功救至山下安全地带。

来自悬崖峭壁上的求救电话

4月13日19时53分,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一通信公司工人曹小刚的求救电话:他和4名同事在都安县拉仁镇仁勇村附近深山铺设光缆,因下雨和天黑迷路了,周边都是悬崖峭壁,请求救援。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派都安中队出动1个抢险编队、2辆消防车,由中队长胡正亭率12名消防员赶赴现场处置。

胡正亭在前往救援途中与曹小刚取得联系。原来,当天12时许,曹小刚与来自陕西、贵州、湖南等地的4名同事,每人背着100米长的光缆,为山顶基站铺设光缆。由于山势陡峭,狭窄的通道只容一只脚落地,外侧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当他们铺设到一半的时候,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雨,到处都是浓雾,根本看不到下山的路,几次尝试着下山,都险些坠下悬崖。他们开始想等雾散后再下山,但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也无法下山,只能求助消防队。

胡正亭确认受困人员安全后,妥善进行安抚,让他们原地等待救援。同时,通过当地派出所及村干,找到熟悉被困人员山体环境的向导,准备进山救援。

攀坡穿林锁定被困人员位置

22时50分,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在与向导交流后,初步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是在仁勇村村委背面的一处陡坡上。山体植被茂密,多为荆棘,加之持续降雨,气雾较大,能见度极低。

胡正亭立即作出决定,救援人员携带绳索、照明装备、补给等装备物资,徒手攀至与被困人员位置相同高度的位置,再横向穿越密林,搜寻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四级消防士雒佳宇为现场通讯员,抢险救援班副班长韦瑞球为现场安全员,抢险救援班黄蔚、姚瑞宝为战斗员,负责携带器材装备,并辅助向导开路;三级消防士蒋贵佳和政府专职消防员侯云祥、韦明权三人为后方应急人员,负责后方联系、器材供应及其他任务。

在登山过程中,救援人员克服山体陡滑难行、攀岩走壁、道路狭窄等问题,通过灯光闪烁、GPS经纬度和高度定位、微信位置共享等方法,对搜救人员位置进行精准定位。

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寻,14日零时50分,救援人员准确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后,发现被困人员位于一处悬崖峭壁的中部。救援人员需穿越悬崖上方陡坡藤蔓交织的密林,再利用绳索保护,下滑至崖壁底部,使用柴刀在密林中开辟通道,才能将被困人员引导至安全位置。

胡正亭立即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争分夺秒,展开营救。

在悬崖峭壁上开辟“生命通道”

胡正亭说,在营救过程中有几处相当危险的路段,有一处是石壁拐角点,下方是茂密的藤蔓,看不到地面,应为悬崖。要尽快接近被困人员,无其他路径可过,营救人员只能沿壁而上。

营救人员通过GPS经纬度和高度定位、微信位置共享,确定被困人员就在前方六七十米处时,遇到上无路、下无道的困境:上面是高达7米的断壁,下为深不见底的悬崖。雨势渐大,胡正亭决定采取“搭人梯”的方式,将1人辅助攀登至断壁上方,然后固定绳索辅助剩余人员攀登。当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汇合时,曹小刚握住胡正亭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被困人员吃东西补充体力后,立即循救援路线原路返回。此时,雨越下越大,崖壁更加湿滑,山体变得疏松,潜在危险系数增大。特别是断壁下仅有20公分、能容一人通行的土质小道经雨水冲刷,变得更加狭窄和湿滑。为确保安全,胡正亭指挥队员利用绳索将一名队员安全索降至地面,确认下方安全后,逐一进行索降。

当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返回至距离横向穿越点五六十米处时,地面泥土被雨水冲刷后,碎石裸露,泥石混合,加之整体倾斜角度不低于60度,下行过程手无抓处、脚无蹬地。于是,指挥员下令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交叉依次分段下行,救援人员确定安全后再引导、协助被困人员下行。60多米的距离,却耗时半小时之久,其中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4月14日3时25分,救援人员成功将5名被困人员营救至安全位置。3时40分,他们安全抵达山底。

新闻推荐

都安打击市霸行霸行为 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都安讯日前,都安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采取多项措施整治垄断货源、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市霸行霸行为,强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

都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安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