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 从“心”开始 记“河池工匠”唐秀革 刘彦君 文/图

河池日报 2018-12-30 01:18 大字

唐秀革院长(右一)与医疗团队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熟睡中的唐秀革医师,“唐医生,这儿有个急性心梗的病人需要您手术。”“好,我马上来。”凌晨4点的冬夜,寒风刺骨,但唐医师仍毫不犹豫马上起床,赶到医院抢救病人。

唐秀革是河池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教授,河池市心血管内科诊疗技术人才小高地负责人。他带领的团队率先开展冠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术等目前国际高难度冠脉支架植入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使得心脏介入这种高精尖技术能在桂西北贫困山区得到较好的发展,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医疗资源。同时,也使河池市人民医院成为广西首批通过卫生部审批获得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的25家医院之一,创造了桂西北贫困地区医疗的一个奇迹。

畅通“心桥”做好病患的“守心人”

心脏是生命是根,心脏出了问题,生命便受到威胁。为了让更多患者免受心脏疾病之苦,让更多的人生命得以延续,唐秀革多年来一直扮演着病患“守心人”的角色。10多年来,唐秀革的妙手,救回了3000多条生命。不少外地甚至外省患者,也慕名前往河池市人民医院就诊。唐秀革对每一位患者都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台手术。

宜州患者李强送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室时,已经气若游丝。当时刚下大夜班的唐秀革,立即换上防护服,为他做手术。从造影结果来看,患者心脏内的两根血管,一根已经阻断,另一根也即将阻断。换句话说,患者生命的四分之三,已经踏进鬼门关。

当细如发丝的钢制导丝进入患者血管后,唐秀革发现,血管内部因为病变,已经多处溃疡。本来就只有一张白纸厚度的心血管,因为溃疡变得更加脆弱,只要手一抖,前端锋利尖锐的导丝就会刺破心血管,患者心脏瞬间充血,并很快死亡。

唐秀革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导丝,慢慢穿过溃疡。在半堵的那根血管内,装上了第一个支架。然而那根完全阻断的血管,已经严重扭曲变形,一时间找不到放支架的地方。而放不下支架,患者仍有一半的死亡几率。唯一的办法是逆向导丝技术,从患者另一侧增加一根指引导管,对侧造影印证,通过导丝从对向血管逆向寻找支架安放点。这项手术要求医生两边操作,两边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留给唐秀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就在手术黄金时间就要过去的临界点,唐秀革通过逆向导丝找到了一处最适合安放支架的地方。他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装好了第二个支架,患者心血管瞬间通畅。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唐秀革又针对患者的血管内溃疡进行了药物治疗。困扰了患者多年的心绞痛、胸闷气喘、浑身乏力等症状慢慢消除。

“作为心内科的医生,自工作以来,我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半夜起床做急诊手术是常事。”唐秀革告诉笔者,“但对于一个心内科医生来说,患者的病情就是命令,没有什么比抢救病人的生命更为重要和紧急,每争取一秒钟,病人的生命就多一分希望。”确实,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对患者的承诺,唐秀革主持开展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抢救、治疗绿色通道,全天候24小时应诊,成为桂西北人民最放心的“守心人”。

坚守信仰做老区人民的“贴心人”

作为河池市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唐秀革对心内科各种危、急、重症的抢救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疗有着精益求精的坚守,有着苛求完美的信仰。20年来,不断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勇攀学术高峰。

因为这份坚守和信仰,唐秀革于2003年带领科室同事率先开展了冠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术、临时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填补了河池市及桂西北地区医疗的空白。

因为这份坚守和信仰,唐秀革在2008年初开始独立完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术抢救治疗,目前可独立完成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开口、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等目前国际高难度冠脉支架植入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广西区内享有较高声誉。

因为这份坚守和信仰,唐秀革不仅自己做好了老区人民的“贴心人”,更是无私分享技术,通过现场会诊,指导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等方式,变“输血”为“造血”,为基层医院培养了更多优秀的心内科医师,给基层心血管诊疗打造了“源头活水”。

在唐秀革所带领的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河池各县级医院现均有能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等急救治疗,使大量“救心”的技术在桂西北基层医院中薪火相传。他的工作,使心脏介入这种高精尖技术能在桂西北贫困山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甚至许多省外的患者都慕名而来。坚守信仰,是唐秀革最可贵的品质。多年来,他多次放弃数倍薪酬的诱惑,多次拒绝其他发达地区医院抛出的“橄榄枝”,坚守河池,造福桂西北及贵州边远山区的心血管病危患者。

“我是河池人,是河池养育了我。在我的家乡,心血管病人很多,如果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不发展,那桂西北地区的心脏病人就难以得到很好的治疗。尤其是心梗的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往柳州、南宁送,几个小时的车程,可能就来不及了。”生长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贫苦山区的唐秀革,见过太多这样的悲欢离合,他感同身受。从医之后,他只想用自己的努力,去挽救每一位患者,去帮助每一个这样的家庭。唐秀革的坚守,解决了桂西北及贵州边远山区群众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借他山之石打造强大的“心”之团队

2003年初,已经获得北京安贞医院学习进修机会的其他医院医生,因为惧怕非典,放弃了。唐秀革毅然报名前去。在国内最顶尖的心血管医院里,唐秀革潜心学习,同去进修的同行们周末去景区游玩,他自己待在手术室里查阅资料、苦练技术。每到专家手术时,他就在一旁做帮手,牢记每一个手术细节。

当时河池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得不外出到南宁、柳州甚至广州等地的大医院,排上一两个星期的队来做手术。患者本人及家庭的各种负担成倍增加不说,一些患者还没排到手术,就已经失去生命。

北京归来,唐秀革就开始带领科室同事率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治疗,并在上级专家临场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使许多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这些技术也填补了河池市的空白。

2008年起,唐秀革和他带领的医疗团队,开始独立完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抢救治疗。随着反复的磨练,他本人独立完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术抢救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开口、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等目前国际高难度冠脉支架植入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广西区内享有较高声誉。他在河池市开展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绿色通道工作,全年365天24小时全天候应诊,抢救了大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他与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做手术及抢救病人,常常一天手术抢救十几个小时,从无怨言。5年来,他累计完成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4600多例,挽救大量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命。

唐秀革2006年至今是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主席团成员,是第三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主席团成员;2005年至今是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的学术委员。他本人2013年被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河池市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技术人才小高地负责人、2014年获得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他主持的《冠心病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观察》科研课题获2015年河池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进一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作为全市唯一一家有急诊介入能力的医院,唐秀革于2017年1月整合河池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科、介入导管室、呼吸内科、胸心血管外科等多学科的优势医疗资源,成立了河池首个胸痛中心,并且亲自担任该中心副主任委员、医疗总监。在唐秀革的带领下,胸痛中心于2018年8月9日正式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广西第15个、桂西北地区唯一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的医疗机构,标志着该院胸痛中心无论是在硬件设施建设,还是在综合实力等方面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健康河池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市人民医院的宗旨是“大医精诚,济世救人”,而唐秀革同志就是医院宗旨的践行者和实践者。如今,医院在唐秀革带领下,越来越多像他一样默默奉献、刻苦钻研的同志涌现了出来,他们严格遵守医院宗旨,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关爱生命,服务社会,坚守在临床一线,为患者的健康站岗。

新闻推荐

“美在广西”南宁小学生公益绘画大赛圆满落幕 12月27日走进贫困山区小学爱心送暖

2018“美在广西”南宁小学生公益绘画大赛颁奖现场绘就广西,与爱同行。12月23日下午,由南宁市扶贫办、南宁日报社、广西苏宁...

都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安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