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宝:用折断的羽翼书写未来本报记者 王 卓 文/图
王金宝与他的书法作品。
王金宝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晓云合影。
参加中国第二届大字书法展的王金宝受到同行和媒体的关注。
丧失未来比丧失过去更让人痛苦。未来并不是梦,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希望之所在。对于那些原本对未来充满希望却一夜之间失去未来的人而言,这样的人生将面临怎么样的挫折和苦难,这是一个最为残酷的问题。
这样的人生还有未来吗?他的世界还会精彩吗?
答案就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九顿村那内屯的王金宝身上。王金宝会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他是如何从一名因车祸而高位截瘫,花费20年时间,从双手握不起小小的毛笔,成长为广西草书界一流的书法家。
未来不来
1998年,22岁的王金宝为了照顾已年过半百的母亲,从部队申请退役。那个时候,他有一系列的计划,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下岗的母亲创造美好的生活。
他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然而,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场意外的车祸发生了,踌躇满志的王金宝一下子变成高位截瘫的病人。躺在医院几个月之后,他被抬回了家。原本是为了照顾母亲而退役的他,看着母亲给他喂饭、穿衣、洗澡,王金宝真是欲哭无泪。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对生活的绝望、对人生的迷茫,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不可能体会得到。
那些日子,虽然每天的太阳照常升起。但王金宝的日子却充满黑暗。
在无望的日子里消磨时光,所有的时间变得沉默无语。
但是,既然还活着,总得做点什么事。
因为身体的原因,其他事肯定是做不了了,那写写字?
就写字,练习写字。
念头是有了,决心也下了。但对于王金宝来说,这个时候的他,要写成一个字,不,就算要在纸上划出一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高位截瘫,导致他的双手无握筷之力。因此,如何把一支小小的毛笔握住拿稳,是他首先要过的第一关。
尝试,无数次的尝试。
努力,无数次的努力。
一只手拿不起笔,就用两只手。
现在,我们见到王金宝写字的时候,他都是用双手握笔的,这一“习惯”就是20年前开始的。
但是,笔握稳了,并不是就可以马上写字了。开墨瓶、倒墨、拿纸张、铺纸等等,这一系列的事情,他都做不了,需要别人帮他完成。
而这个别人,就是她的母亲。在母亲的帮助下,王金宝开始在纸上写下了残疾之后的第一个字:一!
未来不远
王金宝之前的人生在车祸发生之后已归零,他的未来就是从这个“一”开始的。为了把这个“一”字写好,他花了整整几个月的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王金宝之所以选择或者决定从练习写字开始他的新生,是考虑到身体机能的恢复。通过持续活动,让已变得软弱无力的双手能够有点点力气,至少可以自己吃饭。
然而,坐在轮椅上练字一段时间以后,他对中国汉字的笔法、结构等越来越有感觉和领悟,看到了汉字中隐藏着的人生哲理和无限的艺术之美。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往书法方面去学习。
为了从练习写字到练习书法,原本对书法一窍不通的王金宝开始学习上网,通过网络,一点一滴地学。他先从唐楷开始,在网上看名家字帖,先是一笔一划地记在心里,一笔一划地学,然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这一学就是3年。后来又学了3年的行楷。通过6年的学习,虽然进步不大,但收获却不小。一方面,他对书法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另一方面,身体的机能得到了一些恢复。更为重要的是,他对生活开始有了希望,对未来开始有了信心。
未来,对于这个时候的王金宝来说,已经不那么遥远了。
未来逼近
2009年,是未来逼近王金宝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王金宝已从楷书开始转学草书。学习了几年楷书之后,王金宝意识到书写楷书,双手的活动范围太小,不利于他锻炼身体。而且楷书的一笔一划过于严谨,耗费的精力太多,一个只有几笔划的字,就让他疲惫不堪。因此,经过认真的思考,他觉得学习草书更适合他,书写草书可以让他的双手得到更多的运动,也不那么费精费神。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这一选择是多么地正确。学习了3个月的草书之后,正好都安县举办了一场书画大赛。王金宝就把自己的一幅草书作品拿去参赛,没想到竟然荣获一等奖。
虽然这只是一个县级的奖励,但对于王金宝来说,其意义可谓非凡。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高位截瘫的他,学习书法那么艰难,竟然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一等奖。这不仅是评委对他作品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让王金宝看到了真正的希望,看清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树立了更大的信心。
当然,给予王金宝信心的还因一个叫黄河的人。在都安县,黄河可以说是习练书法比较早的一个人。就在上文提到的书画大赛中,正是黄河发现了王金宝这位书法奇才。
那个时候,黄河并不认识王金宝。之后,黄河多方打听,才找到了王金宝。
当时,王金宝正住在大兴镇养老院。见到王金宝的时候,黄河就惊讶不已。之前,黄河并不知道王金宝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和王金宝握手的时候,王金宝那双软弱无力的双手,让黄河实在不相信这样的一双手能够写得了字。带着怀疑的眼光,黄河当场就让王金宝随意写几个字给他看。结果,在母亲的帮助下,王金宝双手吃力地握着笔,在一张废旧报纸上写下了一行字。看着王金宝写字的动作,看着眼前如行云流水、笔划刚劲有力、章法独到的文字,黄河被震惊的同时也被征服了。
在这之后,黄河和王金宝就成了既像师傅又是朋友的关系。王金宝2011年入选国展的作品,就是黄河“偷偷”地帮他投稿的。原本王金宝把作品交给黄河的时候,是要投省一级的书法展。但黄河认为王金宝的这幅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完全可以投当年的国展。结果,一个多月之后,就收到了王金宝作品入选的通知。2018年9月在江苏举办的中国第二届大字展,也是黄河出资带着王金宝和他的母亲亲自到现场观展。这是王金宝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到国展现场看到自己的作品。
未来已来
2018年9月12日,中国第二届大字书法展在江苏镇江开幕。这是一次全面展示我国当代大字书法创作的繁荣与较高水准的大展,其中,投稿作品高达2万多件,而入选的作品只有265件。在这样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百里挑一”的大展中,广西共有8位书法家的作品入选,而河池就有3位。王金宝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次入选国展,说明王金宝的书法创作已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说明他在全国的书坛已占有稳稳的一席之地。
不过,对于王金宝来说,这一次也只是他书法之路上的一个小站。在这之前,他已先后7次入选国展。特别是2013年一年,他就6次入选国展,这在河池甚至整个广西书法界,也是少之又少的。
国展,对于学书者而言,算是最高级别的书法艺术展示的殿堂了。一个人有作品入选国展,就充分地说明这个人的书法作品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在众多的书法家当中,有些人一辈子都难于有一两次机会在这个殿堂里展示自己的作品。而王金宝一年6次入选国展,可见其水平之高,成就之突出。
未来这个普通的词语,在王金宝过去的20年时间里,曾经被“绝望”填满,后来又被“奢望”所替代。但是,已8次入选国展的他,“未来”已经变成现实。可以说,王金宝已功成名就。但是,他却说他还有更多的未来。他要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创作更好的书法作品,以此报答20年来帮助他陪伴他的亲朋好友。
确实,20年来,在书法之路上,王金宝并不是孤军奋战,帮助和陪伴他一路走来的亲朋好友不在少数。除了他的母亲和黄河之外,还有蓝干宁、潘红日等等。
时任大兴乡党委书记的蓝干宁,在2012年春节前夕,受市文联主席潘红日的邀请去看望一位朋友。潘红日对蓝干宁说,我带你去认识一位大书法家,他人就在大兴。蓝干宁很是惊讶,他说:“我们大兴有一位大书法家?”潘红日说:“去了你就知道了。”
那年的大年三十晚,潘红日带着蓝干宁来到了大兴养老院。就这样,蓝干宁第一次见到了王金宝。那天晚上,蓝干宁和潘红日就在养老院里陪王金宝一起过节。在这个过程中,蓝干宁了解了王金宝在书法上的成就,也了解了他和他的母亲艰难的处境。他觉得,这么一位有才华的书法家就这么待在养老院窄小的房间里,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当场表态要千方百计帮王金宝和他的母亲建一间房,让王金宝有一处稳固的居所,安心地创作。
蓝干宁说到做到。在这之后,他争取危房改造资金和寻找朋友帮助,筹得近10万元资金,帮王金宝在大兴镇九顿村那内屯建起了一栋两层半的楼房。2018年11月5日,记者来到王金宝的家,王金宝正坐在书案前研习书法。他告诉记者,这张书桌也是大兴镇政府的同志给做的。非常感谢蓝书记和大兴镇党委、政府,是他们让我能够住在这个宽敞的房子里安心地创作。
受惠于人,必须感恩。王金宝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最近几年来,凡是前去看望他的朋友,他都会免费赠送对方一幅他精心创作的作品。同时,对于那些慕名而来和他交流心得的书友,他都毫无保留地把20年来习练书法的心得、感悟告诉给他们。
采访王金宝结束之后,记者久久不能平静。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会遭遇一些艰难困苦之事。但是,有些人在挫折面前,永远地倒下去了。像王金宝这样,在绝望中找寻希望,在沉默中爆发,在他人认为不可能的现实中走向未来的人并不多。所有的日子,于他而言,曾是暗无天日,所有的希望都变成了绝望或者奢望。但他就像一股流经地下的清泉,在黑暗中一点点寻找光明,在沉默中一点点积蓄力量,在迷茫中一点点追寻未来,当找到突破口的时候,他便喷薄而出,滋润着生命,养育着人生,创造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都安讯日前,工人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屠宰车间内流水线上屠宰瑶山牛(见右图),这标志着该县初步形成了“贷牛...
都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安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