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并非“食物链”上的羔羊

广西日报 2018-09-23 07:13 大字

新闻锐评

致远

据《南国早报》报道,有都安瑶族自治县初级中学学生家长反映:学校日前发布一道“禁水令”,要求学生不得携带饮用水进入校园,学生只能在校内小卖部购买瓶装饮用水。教育部门介入后,目前该校已进行相关整改,允许学生带水进入校园。

不久前,兴安县一学校禁止家长给学生送饭,如今,都安又有学校禁止学生带水。一些学校似乎专门跟学生的需求较上了劲,为了把校园“食物链”封闭在校门之内,他们也是操碎了心。

在一些人眼里,校园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学校的管理方是维持这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决定力量。我们看到,一些学校很好地维系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也有一些学校赤裸裸地把学生当作“食物链”上的羔羊。

比如,既不能给学生提供饮用水,又禁止学生带水,学校小卖部却卖着高价水;比如,学生食堂饭菜质次价高,学校又禁止家长送饭,而小卖部的零食、方便面则敞开供应……这不得不令人发问,学生口袋里的钱,经过食堂、小卖部的转化,顺着校园生态链被谁吃了?

这个费尽心思的曲折过程,大概可以命名为“舌尖上校园之转化的灵感”。

把学生视为待宰羔羊,缘于双方力量的绝对悬殊,更因为一些学校教育理念上的偏差,把教书育人的事业做成一桩赤裸裸的营生。某些学校制定的规则,总是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天然有着崇高与权威的双重效应,足以让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保持沉默。然而在教书育人的光环之下,有多少私货借关怀之名而行?

近有禁食、禁水令,远有万元天价校服、素面营养餐,诸多在学生身上薅羊毛的歪门邪道,让教育行业被铜臭的味道浸染。很难想象,为赚钱而无所不用其极的生意人,吃相这么难看,如何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令人欣慰的是,“羔羊”已不再沉默。上述这些盘剥学生的行径,均因学生或家长的投诉,而受到了查处和纠正。

当今社会已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制止社会生态中的丛林法则。不做“沉默的羔羊”,勇于对不公正的事件发声,不仅是弱势人群争取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唤醒“食物链”的规则意识。

习惯于不把学生当“沉默的羔羊”,不仅是教育者的体面,也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也许,对于学校和学生、对于家长与社会来说,这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新闻推荐

都安检查文化市场 促和谐

都安讯近日,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县文化市场,特别是对辖区内的19个乡镇网吧展开突击检查。本次检查共出...

都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安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