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教育37载的“孩子王” 记东兰县隘洞镇坡拉小学优秀乡村教师韦善昌 本报记者 潘 剑 文/图

河池日报 2021-11-03 08:57 大字

韦善昌在教学生解题。

在学生眼中,他在学校既当爹又当妈;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默默教育孩子的“隔壁家”大叔;在同事眼中,他像一头老黄牛,扎根乡村教育37年,是同事们的榜样……他就是东兰县隘洞镇坡拉小学的一名普通乡村教师韦善昌。

不怕困难坚定信念

1984年9月,韦善昌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隘洞镇坡拉村六牙教学点任教。该校点距离村部6公里,当时交通不便,进出村屯只能靠步行。

开学时,韦善昌来到教学点,发现教学条件极为艰苦,但看到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教好孩子们。教学点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就到村里完小上学。韦善昌给学生们上基础课,既要上语文,又要教数学,还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他放下心里的各种包袱,进一步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念,认真给孩子们上课。他所带的孩子基础扎实,到村完小上学后成绩比较优秀,受到学校领导、家长的高度肯定。

“我在六牙教学点教学12年,带的学生大多都走出大山,到外面读初中、高中,还有5个孩子考上了大学。”韦善昌说。

1996年9月,该教学点停办,韦善昌先后调到百建小学、坡拉小学任教。

因材施教促进成长

从入职至今,韦善昌总是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当好爹、做好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次班里有调皮捣蛋或者厌学的学生,韦善昌第一时间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2016年,韦善昌所带的五年级学生韦某明纪律散漫,不爱学习,是大家眼里的“问题孩子”。韦善昌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方式,而是通过调查了解韦某明成绩差的原因是父亲长期为了生计到处奔波,缺乏陪伴和教育孩子,即使管教也不过是简单的打骂。在调查过程中,韦善昌发现韦某明有两个闪光点:一是喜欢帮别人做事;二是重感情。韦善昌因势利导,引导韦某明为学校、班级、老师做好事,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篮球队,对他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帮他补课,使他学习进步很快。通过家访,他向家长及时反馈韦某明的进步。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让他们学到实质的东西。

这样的事例,在韦善昌37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上,不胜枚举。

提升自我硕果累累

在教学中,为适应新课改要求,韦善昌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与同组老师们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

“他善于发现问题,也善于总结经验,常常带领我们一起学习,让大家在教研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曾与韦善昌共事的牙美芬老师对他的教研能力印象深刻。

多年来,韦善昌参与多项教研获得顺利结题,并被推广使用。2017年至2021年6月,他完成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研究与实践之子课题《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等4个,完成效果良好,并被推广使用。2021年6月,发表论文《试探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路径》荣获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

37年来,韦善昌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获得多项县级、市级、省部级荣誉。2016年9月,他荣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

新闻推荐

下基层 应急管理进村屯

本报记者赵超通讯员方安宁“目前因灾倒损农房保险是2万元,区厅能否协调一下,进一步提高理赔标准,加大力度解决受灾群众的住...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