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亲水善人长乐

广西日报 2019-06-13 07:36 大字

长乐风光。(资料图片)

黄贤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诗,用来形容长乐的山水神韵实不为过;“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壶茶。”而东晋末期陶渊明的这首诗似乎更为形象地道出了长乐人民乐观豁达、舍己为人、知足常乐的心胸秉性。

知道广西有个韦拔群,便知道中国有个东兰县,游览东兰红水河总会令人感受到赏心悦目的长乐风光。

十年弹指一挥间。自2009年元月,我有幸踏上这片神奇的红色土地,担任老区东兰县县长后,便以翻越长乐的山、跋涉长乐的水为乐,主动融入长乐的天地,弹唱长乐的高山流水,感受到这一方水土的发展变迁。

登高才能望远,耕耘才有收获。2009年春夏的一个凌晨,我首次登上长乐第一高山——巴社山,考察调研东兰的康养旅游资源。由于巴社是当地老百姓的壮话译音,不便于理解和记忆,我就给它起了一个朗朗上口耳熟易记的名字——长乐山。车子在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机耕路上颠簸,缓慢前行,如盘龙迂回游动,我们在半山腰的巴社屯停车整装,打起手电筒,徒步走在羊肠小道上。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我们既赶早,又赶巧。从星辰高挂到天空露出鱼肚白,再到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如“一面红金大圆镜,尽销云雾照乾坤”,阳光透过晨雾糅入树丛,照射到我们身上。这时我才发现,我们已在宛若仙境的高山之上。丝丝云雾游向红红的太阳,群峰次第开,蔚为壮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瞰红水河,这条广西母亲河似千里来龙,从天而降,盘水而卧,蜿蜒多姿;鸟瞰坡豪湖,日出江花红似火,坡豪湖水碧如蓝。坡豪湖以西,上万亩的荒坡草地中,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成珠成串。我被眼前这幅如画美景震撼和感染,这是一个天然的大公园啊!如稍做改造提升,着色点缀,将大小湖泊周边的荒地,种上景观树,栽上奇异花,那么将一年四季山花烂漫,绿水青山相辉映,花香自引蝶蜂来。如果将坐落在夹皮沟里的东兰城区,绵延九曲河跨越红水河发展,连接隘洞拓向长乐,同时将坡豪公园向上游沿长乐向隘洞、长江、巴畴延伸,往下游连接信合湖、红水河第一湾、平勇滩,如此上下延伸东西拓展,一个名副其实的红水河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红水河公园,将服务当地百姓,造福东兰人民,真是康养旅游度假的胜地啊!一幅生态发展蓝图不由自主地铺展开来……

人们常知东兰是红色的土地,却未曾想其绿色富矿如此丰厚。长乐,目之所及皆绿色。这里山清水秀,是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范本,发展康养旅游业可谓得天独厚。

我遨游在东兰的山川圣境,憧憬东兰的幸福明天。村民邀我到巴社屯农家吃晚饭。我灵机一动,何不邀请他们于景中秉烛夜谈,探研康养旅游产业路径?苍穹不夜天,月光悄悄穿越树梢,轻轻洒在我们的身上。雾霭弥漫全身,从裤口涌进裤腿,穿心透肺,带着泥土的清香,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劲和满怀的希望。取经于民、取信于民,无数次的调研,使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

云雾为我洗脸,地磁助我睡眠。在不经意的时光中,看着碧绿的群山披红挂彩,我看到了康养长乐在东兰“红色老区、绿色生态、金色铜鼓、银色康寿、黑色物产”的“五色光”中奋勇向前行。

山亲水善人长乐。长乐的人民,让我肃然起敬、心生感动,他们淳朴善良、通情达理、乐于奉献。2015年,东兰县委县政府决定按照先修路后致富、先筑巢后引凤的思路,招财引智招商引资开发长乐山,打造红水河畔康养旅游高地,巴社的百姓识大体顾大局,他们无条件将10公里长11米宽的道路用地无偿献出,征地补偿费分文不取,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胸怀!追忆往昔,长乐人民还有很多的奉献壮举。1992年,长乐等乡镇数以万计的红水河畔的老百姓,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听从党委政府安排,背井离乡移民搬迁,毫不犹豫地奉献出了肥沃的土地、美丽的家园和安稳的生活,那些再也看不到的历史,变成了如今岩滩电站淹没区东兰的百里画廊。

一条路一条河,路是致富路,河是恩情河,路是长乐百姓团结奋进、勇攀高峰、构建和谐家园的长乐路、幸福路;河是东兰人民顾全大局、舍我为他、建设壮美老区的红水河、奉献河。

人心良善山水秀,长乐景美人长乐。每次回想起星空下与百姓长谈的惬意,想到环绕着的长乐的青山绿水,我深切感觉到,在党的阳光普照下,这方红土地上的明天将更加令人知足常乐。

新闻推荐

东兰县总工会组织劳模免费体检

本报讯(记者邝蔼钘通讯员马丽玲)6月10日,东兰县总工会组织该县6名自治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享受省部级劳模...

东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