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北五大王村: 百年古寨遗址今犹在 □晚刊记者 蒙海兰 文/图
大块石板搭起来的石桥。“地牢”入口。遗留在山上的石栓洞口。散落在村里的石凳。刻有花纹的石礅。据说这是韦学祖当年用来练武的石举。远眺大王村
听闻兴宾区凤凰镇北五大王村是明末清初时建造的村落,至今还保存着百年的古寨遗址,11月中旬,记者随朋友从来宾出发,驱车至凤凰镇北五街后,穿过一条约3公里的水泥路,来到大王村探访。沿着蜿蜒公路前行至一拐角处,眼前突然开阔起来,抬眼一看,一个村落静卧在两座大山脚下。村中有一座独立山峰,远远看去极似动物的头冠,背后矮峰连绵叠嶂而去,两座大山仿佛一只张开两翼的凤凰正在展翅欲飞。“此处果然是个好地方!”同行老黄忍不住赞叹道。
大王山古寨
邀约我们前往大王村探访的韦日波,是该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进村时,村民纷纷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村里的老人听说我们想了解大王村的历史故事,便把自己小时候听古(故事)了解的情况一一道出。
韦氏族谱记载,宋仁宗五年,世籍山东兖州邹县的韦景岱随大将军狄青到百色东兰县参加平定侬智高起事事件,后韦景岱留戍管理,其后代定居于此。明朝嘉庆年间,柳州草寇作乱,韦景岱之子韦思受命到柳州剿匪,以军功封为柳州府都镇巡检官,可世袭。经查,明清时,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巡检为主官正九品,归县令管辖。
相传,韦思儿子韦银铜承袭官职,其晚年,明朝内忧外患,四处皆有农民军起义事件发生。彼时,柳州三都凤山村韦家也有若干子弟被卷入动乱之中,因此获罪朝廷。凤山村被朝廷官兵焚毁,很多韦氏族人被列为追杀对象。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2-1620年),韦银铜之子韦志贤,为躲避朝廷追杀从柳江三都迁到北五大王村定居建村,距今已有400多年时间。据统计,其从大王村开枝散叶出去的后代子孙有6万多人。
相传,韦志贤最先是在大王村新村山脚建房屋,后又迁到大王老村背后的大王山上居住,并建有山寨。大王山兀立村后,独立成峰,犹如天然盆景,四面树木葱郁,怪石嶙峋。让人称奇的是,顶峰石头天然成人头像,五官俱全,栩栩如生。
上山的石板路有些已经残破,周边长满杂草。在半山腰平地沟壑处,有大块石板搭起来的石桥,还有一个用石头砌边的洞口。“我小时候喜欢跑到山上玩,曾偷偷爬下洞,这个洞有十几米深,里面空间很大,听爷爷说以前是用来做地牢的。后来,因为害怕我们玩耍时发生意外,爷爷便用泥土把洞给填了。”三十出头的村民谭志好告诉记者,大王山就在他家房子的后面,他小时候曾听老人说,当时古寨里有两条铁链从山顶挂下来,拴着两扇铁门。但遗憾的是如今铁门铁链都不见了,只有山上的石栓洞口还在。
上世纪五十年代,村民韦仕求在大王新村山脚建房子,挖墙脚的时候挖出大量从未见过的瓦片。“其实,以前村里的小孩爬上山玩时,还曾在石缝里发现过大量的古代碗具,他们把碗具拿到北五中学给历史老师看,老师说应是清朝时期的东西。”韦日波提起这些颇为惋惜,以前不懂得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董,没人注意保存,就像以前在村里随处可见的那些石凳、石磨和石桌,现在想要收集,却发现很多已被损毁或消失了。
“我小时候经常爬到山上玩,见过山上有亭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大炼钢铁运动,山上的古树被砍伐,石板也被运到八一铁合金厂建锅炉,导致山寨严重损毁。”今年67岁的韦海波跟我们爬上大王山,望着半山腰杂草丛生,他感触颇深。
大王山其实不算很高,大概50多米。环看四周,却是险要异常,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记者觉得这里并不适合居住,与其说是古寨,不如说是一个瞭望台和炮楼。只是,这瞭望台的用处,想必是为抵御外族挑衅、守护家园所用吧。
学祖纪念祠
“我们大王村,得名还是有故事的。传说,我们的先祖韦学祖,有一次去参加比武比赛,一举夺冠,后来大家都称他是‘武举大王’。就这样,连带着村庄也更名为‘大王村’。”说起这些,大王村后人的言语之中充满自豪。虽然这个典故无从查证,也无法辨清真伪,但是,大王村民世代相传的这位英雄(大王),却真的有一个纪念祠。该纪念祠座落于北五村委麒麟村旁。
据说,韦学祖是志贤公的玄孙,他自幼尚武,自小就喜欢舞枪弄棒,如今在村里还能看到他用来练武的石举;而其胞弟韦学俊,则好习文,笃志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痒彦”(相当于秀才)功名。
从纪念祠的《学祖轶事》上记载,韦学祖生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生性聪明,自幼尚武,嫉恶如仇,自办“自立平民武馆”,保家助民斩恶治匪。斩除干家九条恶棍之后招来祸患,原来是省长为侄子报毙命之仇而来。带省官兵来剿的范平(化名)是顺闯王(李自成)密使、张献忠要员。范平知道此次剿杀是为不义,所以在双方交战之后佯装战败。韦学祖深知其意,在和谈中,硬逼着省长将范平留任本地知县。
范平留任知县后,暗中训练军队武装以待时机,同时密命韦学祖为顺王大将军。后来,农民起义军战败,顺闯王去当了和尚,韦学祖带着宿军返程,在怀远镇(今金城江)与清军大战,因为枪尽弹绝身亡。据说,韦学祖神勇惊人,敌刀戳砖血飞溅,场面异常激烈。
后来韦学祖庚伯韦霍相等人去收尸却找不见尸体,只找到血砖。只好护送血砖回家安葬,大家护送血砖回到麒麟村前歇足。说来也奇怪,血砖着地后就怎么都拿不起来。为此,大家集木捐瓦就地建造庙祠,以纪念韦学祖之德,供后人仰祭。
韦学祖轶事非常精彩,其中不乏民间传说杜撰成分。记者未能从当地文献《来宾县志》查到相关资料佐证。但是,一直以来,韦学祖纪念祠香火鼎盛,可见学祖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大王村印记
跟来宾很多乡下村庄一样,进入大王村通道基本都是水泥路,村中建有灯光篮球场和文化室。让人眼睛一亮的是,村里有很多砖混结构的小洋楼,外墙或白或红,有新有旧,无不彰显着村民的勤劳和日子的殷实。村里很热闹,村委办公室外一个大音箱,放着热情洋溢的广场舞歌曲。一棵大榕树,树下石桌石凳,村里老人带着小孩,或闲聊或玩耍,一片怡然自得。
大王村背靠大山,山上植被丰富,树木品种繁多,空气清新。村前有两处水塘,村西面200米处有一地下潭,据说地下潭连通凤凰镇凤凰河。每到夏季,雨量充沛,地下泉水喷涌,各类野生鱼虾游出岩口,村民只需要拿个简易捕鱼工具,就可以满载而归;而村前的大鱼塘,水源则直接来自羊角山脚的闷水(地下水)。闷水日夜注入池塘,村民每每通过水闸来控制池塘水量。没想到这波澜不惊的池塘,竟有活水,那鱼儿定是非常肥美。村里的能人承包起水塘来养鱼,鱼儿味道特别好。同行的老黄喜好垂钓,见到鱼塘时,两眼直放光。试想想,周末晴天时,邀约几位好友到此垂钓,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大王村多数青壮年外出创业,村里多为妇女、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的多以种植甘蔗为主,现有住户140余家,人口700余人。与很多村庄一样,村里并非一族,但这个村近半数人姓韦,其余为叶、罗、黄、谭以及丁氏。大家多年来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村风淳朴。
东接北五街,西连北五乡林场楼梯坳旅游景点,南望白虎山,北临大藏山,两条水泥路贯通而过,交通便利、地址位置优越。近年来,村里人不满足于在外创业,也希望能把家乡建设起来。“韦氏子孙要选址修建志贤公祠堂,大王村是备选地之一。若能真正敲定,对今后村子的旅游发展大有裨益。作为大王村一员,我们定会全力支持。”村里很多人都如是表态。
后记
冯骥才曾说:“村落不是一个人的家园,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保护传统村落,留住的不是个人的‘乡愁’,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大王村村民都有一个心愿,希望把志贤公祠堂修建在大王村,并把大王山的古寨修复好,以供后人缅怀追思。此刻,他们也在为此努力,但愿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如愿以偿。
新闻推荐
东兰讯12月4日,东兰县召开自治区60周年大庆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专题会议。会议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措施,严格落实责...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