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四十年 浓浓民生情 河池市民政事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卢成耀 黄 诚 文/图

河池日报 2018-11-15 09:07 大字

局领导班子在党旗下写党员一句话承诺。

开展防灾减灾宣传。

看望慰问特困人员。

与扶贫联系点开展支部联建活动。

社工服务现场。

开展社会救助入户核查。

走访“空巢老人”。

东兰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

抢险救灾。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河池市民政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实现跨越发展,为河池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实现全覆盖

自治区成立60年来,河池市发生多次不同种类的特大灾害。面对自然灾害,河池市建立和完善灾害应急响应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救灾协调作用,有效保障了救灾工作的开展。救灾资金和物资保障机制不断加强,财政不等不靠,主动加大救灾经费投入。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实现全覆盖。

2014年3月30日,由于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遭遇大范围风雹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妥善安置灾民,确保了灾民的正常生活。在灾后重建中,除了政府、社会外,市场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主要得益于河池市于2011年启动推行的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

2011年,河池市政策性农房保险实现了全覆盖,由各级政府为农户的住房投保,房屋因灾毁损后,每户农户按照住房损毁程度,最高可获1.8万元赔偿。这项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因灾房屋倒损农户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保障能力,确保毁有所建、住有所居。

2017年以来,全市开展冬春救助工作,救助38.43万人,发放现金补贴2904.41万元、粮食826.08吨、衣被66842套/床,投入冬春救助资金7212.12万元,完成倒房重建194户408间。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健全

各类救助解决困难群众之所急

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防线,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为核心,以医疗、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实现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定型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在河池市,社会救助体系从无到有,从农村五保供养、灾民救济、临时生活困难救济发展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各类救助制度共存,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水平逐年提高。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有保障。1998年,河池开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救济制度,2006年开始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救济制度。随着救济制度的建立及完善,以及市场物价的变动,河池市也相应上调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和生活补助水平。如今,河池市的社会救助日趋完善成熟,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了大量的困难群众。

河池市出台了《河池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河池市因病支出型贫困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充分发挥基本生活救助的兜底作用,对困难群体做到应保尽保。目前河池市低保8.43万户27万人。

2018年,河池市上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2018年1-8月,河池市累计发放低保金274.1万人次、54375.85万元,救助供养特困人员140679人次、发放供养金5842.97万元,医疗救助152141人次5854.95万元。

城乡居民医疗有救助。为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低保对象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报销后,个人实际负担的医疗费用还可以享受90%比例的医疗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1.2万元;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还可以通过“一站式”即时结算个人支付部分的费用。低收入家庭对象患重大疾病的,每人每年救助限额最高6000元。2018年,全市共有159260人次享受医疗救助,救助金达6989.56万元,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临时救助、教育救助解困难。临时救助主要针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按照困难程度给予3000-5000元不等救助补贴。近两年来,共发放临时救助金4530.8万元,惠及25545户次。

另外,组织开展“福彩助学”公益活动。近两年来,河池市投入福彩公益金50余万元,资助230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圆了教育梦。支持公益事业,近十年来,河池市将募集的福彩公益金5.6亿元用于民政福利事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五保村敬老院建设及维修、救灾物资仓库建设等。同时,福彩助力脱贫攻坚,帮助贫困村建造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篮球场、戏台等基础设施。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老人享受舒适服务有了归属感

全市80岁以上老人每年免费体检1次、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1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享受到温情服务……一桩桩、一件件惠及全市老人的大实事、大好事,在全市大地绘就了一幅最美夕阳红的温馨画卷。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情牵百姓。近年来,河池民政坚持民生为主,坚持家庭、社区、机构养老相衔接,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协同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养老事业发展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老人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2009年,河池市开始创建五保村养老试点。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养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五保村简单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养老的现状。2016年,自治区民政厅印发养老设施公建民营实施办法,河池市开始公建民营试点。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69个,提供养老床位13551张。2017年,河池市对部分闲置五保村进行资源整合,养老机构相应减少;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养老机构746个,提供养老床位14509张。

“白天看书读报、打牌下棋、聊聊天,在食堂里解决吃饭,还有地方午睡小憩以及老年人喜欢的文体娱乐活动。”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经成为河池市老人最爱去的地方。

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社会机构养老,老年人群对日常护理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最为迫切。近年来,河池市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定期邀请专科医生、名老中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大力开展医疗签约服务,2017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的达20万余人,城镇社区老年人电子信息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如今,河池市已初步形成由社会兜底养老向公建民营结合,医养结合,形成健康养生养老模式,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优抚安置双拥工作不断完善

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效能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河池市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锐意进取,扎实开展优待抚恤、退伍安置和双拥工作,优抚安置待遇明显提高,双拥工作深入开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效能明显增强。

优抚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出台了退伍军人抚恤优待办法以及优抚医疗保障、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扶持等配套政策,印发了伤残抚恤管理、烈士评定申报审核等实施细则,为落实国家政策、维护对象权益、解决工作难题提供了有力依据和保障。

抚恤补助标准年年提高。“十二五”期间,中央和自治区用于抚恤补助的财政投入从0.71亿元增长到0.88亿元,5年累计投入3.86亿元;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达1.7万人。

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日趋健全。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构建了优抚对象看病报销、优惠减免、医疗费支付“军人优先”结算的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体现优待优惠的优抚医疗保障体系。

烈士褒扬工作掀起新高潮。近五年来,落实中央、自治区财政投入0.5亿元,完成了3767多处烈士墓和纪念碑、亭等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2014年,国家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从2014年起,市级每年在金城江公园烈士陵园举行公祭烈士活动。各地按照市级的做法同时开展纪念活动。

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对生活、住房、医疗、就业等困难进行救助帮扶。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开展军供演练,完成军供保障任务,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元旦、春节和“八一”建军节期间,广泛开展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和部队活动。2017年共慰问重点优抚对象2.1万人,发放慰问金860万元。今年,河池市接收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36人,接收2017年秋、冬季退役士兵927人,为891名退役士兵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费1276.75万元,组织660名退役士兵分批开展培训。

耐心接待涉军群体信访,积极化解维稳风险。目前,全市涉军群体整体稳定。自1992年创建双拥模范城(县)以来,河池市大力宣扬双拥文化,努力营造军爱民、民爱军,军民鱼水情的良好双拥局面,东兰县2016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光荣称号,河池城区(含县级河池市金城江区)共8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荣誉称号。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民政基础作用进一步发挥

多年来,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激发了社会活力。

经多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改革成效明显,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区位优势,扩大了城镇建设,带动了经济发展。民政系统大力推进村(居)全面建立完善村(居)民公约和村(居)民自治章程,增强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意识,发挥村(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目前,河池市共建有社区服务站148个,其中城市社区服务站15个,农村社区服务站133个,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建设全覆盖,服务基层基础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

同时,儿童福利兜底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初步构建起以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补助为核心、家庭养育为基础、儿童福利机构兜底的儿童福利服务网络。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以慈善文化为载体、扶贫济困为重点、建立健全慈善机构为基础,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慈善捐助和帮扶氛围,强化“政府、民间、社会”三大主体,助推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海阔帆直春潮涌。经历了40年的风雨洗礼,河池市的民政事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稳健的步伐再出发,不断朝着让百姓更加幸福的目标努力奋进。

新闻推荐

万亩油茶果 迎来大丰收

东兰讯眼下,东兰县东兰镇江洞村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呈现一片丰收景象,只见油茶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东兰江洞村油茶产业(核心...

东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