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学生态美 美得猴群乐本报见习记者 韦玉厦 文/图

河池日报 2018-05-10 09:18 大字

好大的一棵榕树。

甘甜清凉的蚂蚁泉。

 

5月5日,记者应一位作家朋友之邀驶车前往东兰县切学乡切学村,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去看看“品”字站位的三棵千年古榕树,去品品常年恒温19℃的山泉,去拜拜久别重逢的朋友——猴宝。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切学就是一个无名的乡镇,位于河池市东兰县的东北面,像闺中的女子,未曾与外界正式谋面。然而,切学却因为“三树一水一群猴”而越来越被喜欢山村美景的人向往。

◆古老的榕树,

守护着村落

作为一个以壮族为主的村落,切学村同样有和其他壮族聚居地一样的标志植物,那就是榕树。但是,切学村的榕树却显得有些特别:三棵榕树的位置呈“品”字形立在村中,当地村民把这三棵榕树称为“一家三口”。

既然是一家三口,自然有父母和孩子。代表父亲的榕树位于切学乡街上,一身伟岸,刚劲内敛,颇具王者风范,树干需要18个成年人环抱才能抱得过来,被誉为“华南第一榕”;代表母亲的榕树,在切学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树冠如巨伞,流绿滴翠。树干如贵妇,沟壑深邃圆润,通体臃而不俗。奇的是树枝形如龙尾,仙风道骨,淡定从容;作为子女的神树,位于切学村部后墙外,树根像它父母一样盘踞石头上,有副“龙爪问天”的造型。

关于这三棵古榕树的传说,当地人流传着许多故事。相传古时候,骆越一带战乱纷纷,容姓一家为逃避战火一路逃亡,却被官兵认为是达官贵人,于是穷追猛打。慌忙之下他们逃到了“百窝石”(切学乡政府所在地的壮名),由于疲于奔命,后面又有猛兽,容姓一家饥渴且无力逃脱。就在这时,当地善良的居民拿出铜鼓号召村民前来帮忙,与官兵猛兽大战七七四十九天后取胜。当地的人们还为他们提供吃住,这一家人觉得这里的人朴实善良,便打算住下。谁知战败的官兵请来天上的神雷来镇压当地人民,容姓一家知道难逃一劫,为了不拖累当地人,决定用自己的生命去抵抗。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家人与众神大战之后,取得了胜利,但因体力不支而死去。当地人担心猛兽吃掉它们的躯体,就把容姓一家人的尸体埋了起来,后来他们一家人的心脏变成了榕树种,慢慢发芽成长起来,几千年来,榕树越长越大,守护着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传说无法考证,但是神奇的是,直到今天,不管下多大的冰雹,这三棵榕树方圆两三公里内,人、蓄、房屋、庄稼从不遭灾受损。”切学村支部书记罗吉明介绍道,“作为母亲的树,季节性非常明显,当树叶全部变绿之后,夏天就真正的来了。”也正因为如此,这三棵榕树逐渐被人们称为神树。有人说,如果心中有所追求向往,只要跟树神说明善愿,愿望都能实现。因此,榕树下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聚集之地。

切学街上一位姓郭的老爷爷说,在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年代,这些榕树已是现在这般茁壮。但是它们为何能如此之大?为何能保护周边群众?为何三棵树能错开落叶时间?至今无人能解开这个迷。

◆恒温的泉水,

养育着村民

切学的奇,除了三棵榕树之外,还有位于纳项山脚的蚂蚁泉。

蚂蚁泉离三棵古榕树不远,该泉水常年冒水,其流量为每小时30吨以上,水温恒温19℃,不管是旱年还是泽年,泉水从不干涸,而暴雨时泉水从不混浊。记者和朋友爬山涉水之后,就地饮取一勺,口感纯正清爽。据了解,经过地质专家实地勘察和取样送权威部门检测,该泉水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呈弱碱性,是世界稀有的天然小分子团弱碱性健康水,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饮用水标准,是原生态山泉水。

目前,该资源已被开发,其泉水被称为“东兰山泉19℃”。该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人说,这泉水是得益于神树古榕的护佑,泉水不仅滋润着当地的村民,它还流经三棵榕树的旁边,反哺着神树。罗吉明说道:“有些自然现象很难解释,这也许就是自然和谐的表现。”

◆昔日荒山地,

今为花果山

驶车进入切学,这里刚下过一场大雨,云雾缭绕在半山腰,大山深处的村庄,褐瓦、绿树、碧水,在云雾中若隐若显,使人分不清是人间还是仙境。一位从山东嫁到切学的妇女告诉记者,在来到切学之前,她从未看到过这样的美景。“也正是这里的山好水好人好,现在村里出现了猴子。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今天你们能邂逅几十只呢!”

猴子下山在当地成为热点话题。当我们问到与猴子有关的话题时,当地的百姓都会热情地讲述他们知道的关于猴子的故事,他们的脸上挂着自豪的笑容。据了解,切学的百姓曾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将坡地过度开荒,伐木现象严重,森林中原有的动物植物也逐渐离开甚至消失,大山失去了应有的生气与热闹,这里的猴子也被迫逃到悬崖峭壁,人们几乎不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群众意识到保护生态,才是保护子孙后代的饭碗。于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便开始封山育林。今天,切学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8.8%。山又青了,水又绿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会吸引人类的伙伴前来“定居”。现在的切学,不仅鸟儿声脆,还出现了消失已久的野猴。猴子对环境的要求跟人类十分相近,有猴子的地方,说明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宜居。“现在下山的猴子越来越多了,最多的时候能有七八十只。”当地百姓告诉记者,现在猴子们已把在岗领一带的山林当成了“花果山”。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切学人的习惯。面对这些久违的动物,当地村民爱护有加。村民牙韩军就是一个例子,他经常把自家的杂粮拿出来喂养这些远道而来的猴子,“它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泉清树古人朴实,山高地绿春常在。”切学,这个尚未被世人所识的神奇之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更加美丽。

新闻推荐

团员青年志愿大清扫

东兰讯3月5日,团东兰县委以“学雷锋日”为契机,组织全县各乡镇团委、县直机关各团组织、各级青年文明号单位、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队等,集中开展“美丽家园·青年先行”学雷锋志愿服务大清扫活动。此次...

东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