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舌尖上的节约”成为习惯

合肥日报 2020-08-21 05:12 大字

(上接1版)

提醒客人科学点餐和餐后打包,实行分餐制、“N-1”点餐模式和小份菜模式,为实现光盘的客人赠送礼品等创新服务方式,已在各地推行。“您可以少点两盘菜,如果不够您再喊我,我保证再点的菜15分钟内上桌。”山西饭店餐饮部副经理王红云对一桌客人说。

“大胃王”吃播,吃了吐,吐了吃;使用手机APP点外卖时,为凑单打折多点一份菜……网络平台也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坚决禁止在直播中出现假吃、催吐、猎奇、暴饮暴食以及其他铺张浪费的行为。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表态,对有浪费粮食行为、宣扬量大多吃的“吃播”内容将严肃处理。

人人都有责

“打卡第三天。晚餐特意控制了菜量,一家四口实现了光盘。”长春市民王维林发了一条朋友圈,还配了一张“光盘”图片,获得不少点赞。“我会一直响应‘光盘行动’,也会带动身边人一起践行。”他说。

对餐饮浪费说“不”,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企事业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都在行动之列。

墙上粘贴公益标语、餐桌设置提示牌……午餐时间,在国家电网长春供电公司食堂里,员工们有序排队打饭。“麻烦请少给我打一点饭菜,如果不够我再来添。”员工王倾城说。吃完饭后,作为“光盘”的奖励,他还获得了一盒酸奶。

对浙江省乐清市行政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光盘行动”早已潜移默化于心中。自2013年起,食堂平均每年都会举行一到两次文明就餐活动。食堂负责人说,过去中午平均有三四桶剩饭剩菜需要处理,近年来浪费现象明显减少。

全国各地的社区也在积极行动。近日,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惠敏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奔走,发放倡议书,也将厉行节约的精神及时传达给住户。“全社区2360户家庭,每户都要传达到位。”王惠敏说。

农村地区也刮起节俭新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驻村第一书记马腾和村“两委”干部要求,全村50多名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挨家走访进行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全村婚丧嫁娶没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村民节俭意识得到提高。”马腾说。

机制保实效

当前全社会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热潮,但一些地方仍存在餐饮浪费现象。比如,在热情好客的东北,由于饮食文化讲究“大气”“实惠”,即便是两三个人用餐,依然用大盘子、大砂锅装菜,餐后剩下饭菜的现象时有发生。“东北人吃饭喜欢用大盘子、大砂锅,是受东北的气候、地理等环境影响。如何让地方风俗习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值得全社会深思。”民俗专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说。

“厉行节约是大势所趋,我们提倡餐饮企业加快转型,通过将大盘菜改成小份菜,或者分餐位上菜等形式适应时代需求。”吉林省饭店餐饮烹饪协会会长生明宇说。

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吴东栋认为,集体性聚餐也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包括婚宴、会议餐、自助餐、团餐、商务性接待等。他认为,餐饮企业要重新设计菜品结构和食材搭配,调整菜品分量,创新计费方法,提升对节约的服务引导,努力制止餐饮浪费现象,让行业主体成为餐桌文明的自觉推动者。

在浙江温州,文成县周壤镇项山村的周有坤和叶晓敏刚举办了简约的婚礼,不剩菜、不浪费。一场婚礼办下来,至少减少成本6万元。针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的陋习,当地将移风易俗纳入《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村规民约》,创新“德法双治”,推动婚丧礼俗节约简办蔚然成风。

无论是餐饮协会,还是在饭店,都在陆续形成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在四川眉山开元禧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提醒顾客科学点餐、劝导顾客打包,已被列入对员工的基本考核项目,形成常态化。

上海市有关部门也表示,未来将着手建立关于餐饮浪费行为的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等机制;推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将“光盘行动”等要求纳入文明餐厅、放心餐厅、绿色餐厅评选指标体系,探索设立餐饮企业“红黑榜”名单。·新华社记者 陈俊 褚晓亮 孟含琪·(参与记者:何伟 王俊禄 魏飚 马晓媛 李倩薇 董小红 李继伟 邓瑞璇 于也童 杨喆 盖博铭 金津秀 李典)(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新闻推荐

民生大餐提升幸福指数

6月10日,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上和村娅景屯已经建成使用的家庭水柜,在半山腰上错落排开。南国早报记者何学俏摄南国早报记...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