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双手捧出致富“聚宝盆” 大化县乙圩乡常怀村覃志文的脱贫之路 □ 蓝 凯

河池日报 2019-06-18 10:13 大字

站在大化瑶族自治县乙圩乡常怀村那常屯覃志文的家门口,家庭农场雏形尽收眼底,坡底池塘居中,正面边坡小叶榕树下是刚焊好的鸭舍,隔壁是鸡舍,上百羽本地土鸡正在觅食,水边布满一条条泥缝,是台湾大泥鳅的活动痕迹,左侧土坡上种有刚开花的珍珠李,右侧边坡则是大菜园。

这是覃志文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2014年以前,覃志文夫妻二人常年外出务工,收入勉强能够维持生活。因二女儿患有一级智力残疾,需要一级护理,不能离开视野之内,妻子蓝芳只能全职照顾女儿,全家的重担都压在覃志文肩上。

为照顾家人,2014年,覃志文不得不返乡另谋出路,大女儿刚上高中,小女儿准备升入小学,再加上家中两老常年卧病,收入不稳定、家里多病残,覃志文成了村里的困难户。

人穷志不穷,为摆脱困境,2016年,覃志文架起棚屋,养殖七百弄鸡300多羽和一批常怀土鸭。为解决人禽饮水问题,覃志文向政府申请补助1.3万元,并筹措3000元建成60立方米的水柜。当年,他与妻子起早贪黑,用辛勤的汗水赢来8000元收入。

2017年年初,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引导下,覃志文办理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发展山羊养殖,并种植80株珍珠李。另外,覃志文还参加乡里的一家合作社,拓宽增收门路。年底,他获得合作社分红4000元。

村里家家户户都养些土鸭,肉质鲜嫩,销路广。2018年底,为专心投入常怀土鸭养殖,覃志文把山羊悉数售卖,获利6000元,加上合作社分红3200元,他把土鸭养殖发展到200羽。

覃志文坚持传统养殖和现代养殖相结合。他利用池塘放养土鸭,每天将玉米粉、青菜、牧草搅拌后散放在池塘周边,让鸭子增加活动量,增强体抗力。

“散养最担心的就是到三伏天,午时温度过高,鸭子到水里活动后容易出现中暑现象。”覃志文预防鸭子中暑有一招,添水、控时,气温过高时就把鸭子赶到鸭舍避暑,待温度稍低后再放出来活动,方法简单有效,所养的鸭子很少生病。

常怀土鸭很受外地客商青睐,非常畅销。2018年,后盾单位县公安局的帮扶干部就购买1300羽左右的常怀土鸭。市场价一只土鸭在60元到100元不等。覃志文养殖的400多羽土鸭实现了订单出栏,加上100多羽七百弄鸡,收入近2万元。此外,覃志文还担任护林员,每月收入600多元。

尽管收入不成问题,但是覃志文还是转变思想,决定搬迁到大化县城古江安置区,并于同年11月顺利获得120平方米移民安置房。

覃志文有个打算,努力积攒一笔钱,为进城创业打好基础。今年,覃志文的鸭舍已经扩建完成,预计可以出栏1000多羽,收入可达2万余元,前年投放的台湾大泥鳅也到了收成期,预计产量300多公斤,可增收约8000元。

目前,覃志文所栽培的珍珠李有些枝头已经开花,明年将进入收获期。美好的生活图景已经呈现眼前,覃志文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河池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三次主任会议

本报讯(记者韦玉厦)6月17日上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三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育伟主持会议。会议听取市...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