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重拳 出实招 大化吹响极度贫困脱贫攻坚集结号
大化讯今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项目布局、资金安排、政策措施、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全力攻克极度贫困堡垒,突破极度贫困“深水区”,确保54个贫困村12379户58149人同步实现脱贫摘帽。
推广“联建联养”模式,打好扶贫产业“组合拳”。该县创新推行“党旗引领·联建联养(种)”模式,落实了扶贫车间建设资金3910万元,计划建成450个“联建联养(种)”车间或基地,确保92个贫困村每个村都建有2个至3个扶贫车间。目前,全县已建成扶贫车间166个,“联建联养(种)”基地57个。该县持续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力争2020年前发展特色水果种植5万亩、糖料蔗10万亩、核桃28万亩以及林下养殖山羊20万只、七百弄鸡300万羽等;着力打造红水河现代生态渔业、六水七星高山红柚核心自治区级示范区,以及万亩油茶示范基地。推行订单农业新模式,已创建3个七百弄鸡苗孵化基地和3个七百弄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取得“三品一标”农产品26个,新增农民合作社73家、家庭农场11家。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服务,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已实现10多个农产品订单总额2000多万元,全县产业覆盖率达89.69%,产业扶贫成效显现。
创建“梯度开发”格局,啃下易地搬迁“硬骨头”。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极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头号战役,落实易地搬迁15名包点领导和64名直接责任人,组建15个专门班子,按照“八包”责任制一抓到底。全县“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6500户2957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30户27761人,规划在县内建成15个安置点和县外1个安置点,形成以县城安置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各乡镇和县外安置点建设的梯度开发格局。目前,2016年度、2017年度安置点已全部建成入住,2018年度乡镇安置点已全部建成入住,累计搬迁入住5382户24678人,其中2018年度入住率达67.3%。积极开展折旧复垦工作,目前完成7个拆除旧房试点,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已立项的6个项目123公顷土地正在评审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主要以发展劳务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推进县城区“一镇一园一城三区”(达吽小镇、农民工创业园、电子商务城、鳄鱼岛特色旅游景区、城南工业园区、红水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乡镇特色农林业生产扶贫车间。目前已解决搬迁就业7955人,基本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落实就业的目标。
打通“经济命脉”通道,实施基础设施“大会战”。近年来,该县投资7450.3万元完成农村“四好公路”项目建设24个,投资31839万元完成20户以上自然屯未通屯级路建设512条950公里;投资2891.14万元完成深度贫困村安全饮水4217户;投入4325.7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852户;投资14268万元完成村级服务中心155个;投资12120万元完成篮球场(戏台等)32个;投资1506万元进行深度贫困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该县在54个未脱贫村组建村级扶贫项目工作队(劳务施工队),主要负责危房改造、家庭水柜、扶贫车间等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今年年底前完成家庭水柜建设和自然屯道路建设。(黄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春楠通讯员刘勇面对错综复杂的案件现场,他明察秋毫;面对作恶多端的犯罪分子,他奋不顾身;面对群众求助的眼睛,他侠骨...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