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节 强化协同 落实措施 大化“一事通办”提升效率便利群众

河池日报 2019-02-26 08:30 大字

大化讯2018年,大化瑶族自治县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落实国家“放管服”和“一事通办”改革部署,加快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改善以政务服务环境为主的综合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多举措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把“一事通办”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抓手,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强化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广西政务服务“十三·五”规划要求,结合简政放权后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增多的现状,强力推进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将县政府大院危旧房改住房改建为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及后台办公用房;全县16个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基本达到《广西政务服务“十三·五”规划》要求。

全力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工作。进行前置条件清理,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按照部门自查、依法审核、简政增效的方法,对全县行政部门的行政审批、复杂事项、涉审中介技术审查、评估、鉴定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参照区、市相关目录进行清理规范,全县44个县直单位121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经在广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整合房管所职能,实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强化政务服务大厅硬件建设。以加强政务服务大厅硬件建设,改建新政务服务中心为契机,投入650万元,设置叫号机10台,自助服务机5台,智能引导机2台,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智能云排队取号平台及显示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安全服务器设备。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群众办事最后1公里。立足现有基础,完善自助查询、网上预约等自助服务功能,积极配合自治区大数据办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审管互动”与“一体化平台”的数据对接,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快递送达模式,着力打造“行政审批智能大厅”,切实提高群众办事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强化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对窗口办事时限、满意率等情况适时监察,及时掌握窗口工作动态,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坚持“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将服务群众最后1公里变成“零公里”。

压缩办事时间。在资料齐全前提下,企业设立审批时间从7个工作日减少至1至2个工作日或当场办结;企业投资产业项目审批从原约150个工作日减至15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从原约200个工作日减至77个工作日。企业办事平均等待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约40分钟,压缩不动产各类登记类型的办结时限,一般登记业务的办理时间从45个工作日压缩到5至15个工作日,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理,实体经济企业不动产登记从15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

“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和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工作稳步推进。县、乡两级已基本完成证明事项摸底调查工作,各乡镇、各部门按照自治区要求,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组织对证明事项进行清理、规范和审核工作,县级拟保留的证明事项250项、取消的证明事项77项。

创建“全国百佳不动产便民利民示范窗口”,由该县国土资源局窗口牵头创建“全国百佳不动产便民利民示范窗口”,通过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创建活动经区、市审核,已被自然资源部推荐为“全国百佳不动产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创建名单,成为全区20个、河池市2个单位中获此殊荣的县(市)之一。

(黄运超唐宁覃源合)

新闻推荐

他少年多病,命运多舛,历尽艰辛,演绎一段创业传奇 从小木匠到亿万富翁的逆袭本报首席记者 童永胜 通讯员 韦哲 文/图

图为潘英锋到养老院看望老人。上个世纪70年代,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东成村,潘英锋是村里难得一见的高中生。在那个知识缺...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