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企业登记程序规定》10月15日起实施 莫名“被老板” 新规帮忙“解套”

南国早报 2018-10-18 11:31 大字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李俭芹实习生陈丽萍通讯员何正君)商事制度改革后,企业登记门槛降低,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公司登记案件呈多发趋势。近三年来,南宁市因身份证被冒用注册企业引发的行政诉讼多达50多件。南宁市工商局、南宁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制定出台了《南宁市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企业登记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10月15日起施行。10月17日,南宁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南宁立规

为“被老板”解套

近半年来,本报陆续报道多起被冒用身份开办公司的事件,其中,一男子名下甚至冒出130多家公司。个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不仅给当事人的生活、信用等带来影响,同时也给国家税收、国家机关公信力以及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带来危害。

针对这种情况,南宁市工商局联合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参照外省市先进做法和经验,依法制定了该《规定》,并于10月15日起施行,实施期一年。

“规定适用于在南宁市范围内登记的内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在广西尚属首次。”相关负责人称,规定为依法分类处理此类投诉、举报等打通了渠道。企业登记机关撤销公司登记的行为终于有制可依、有规可循。下一步,南宁市企业登记机关将认真贯彻执行规定,对冒用身份信息骗取企业登记的投诉、举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处理,杜绝对投诉举报人推诿、扯皮等行政不作为情形的发生。

不想“当”老板

得拿出证据

规定中称,被他人采取冒用身份信息和签名等手段骗取企业登记等的权利受侵害人,除选择司法途径解决之外,还可选择向登记机关投诉、举报。登记机关如调查属实,将对冒用他人身份证骗取企业设立登记的违法行为予以撤销企业登记,为“被股东、被法定代表人”解套。

怎么才能证明自己是“被股东、被法定代表人”呢?据介绍,首先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公安机关出具的公民身份证挂失回执等证明材料、注册登记材料上的相关人员签名不是本人笔迹的相关司法证明等材料。

限定查办时限

涉及第三方或须听证

《规定》中提出,登记机关自收到投诉及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派出两名以上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组成调查组开展初查取证,并于60日内完成调查取证。最终符合撤销条件的,调查组将调查结果及证据材料提交登记机关处理;涉嫌构成犯罪的,调查组经登记机关批准后按程序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如果撤销登记涉及第三方,作出撤销登记决定书前,由登记机关依法向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送达《撤销登记听证告知书》,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法制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并制作听证报告。登记机关作出撤销企业登记处理决定或经调查核实依法不应撤销企业登记的,应在作出相关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或举报人。

相关链接

案例1

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小莫,莫名其妙地成了130多家公司法定代表人。而且这些公司工商登记所在地均在外省,成立的时间最早为2017年10月份,最迟为2018年7月初。此事疑与他在校期间身份证信息泄露有关。当时,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小莫尽快与这些公司“脱钩”,可先通过信访件向辖区工商所反映情况,若行不通则可通过司法途径起诉,撤销其法定代表人资格。(本报2018年7月21日A4版曾作报道)

案例2

去年底,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五名村民把身份证借出用于办理高额信用卡,不料对方擅自拿去登记、成立多家公司,他们莫名其妙成了这些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过后,部分村民到公司所在地辖区工商部门注销名下公司,由于他们拿不出营业执照原件,工商部门未予以办理。(本报2018年9月15日A4版曾作报道)

新闻推荐

大化法院举办 文化建设启动仪式

大化讯近日,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举办文化建设启动仪式暨“迎国庆”游园活动。该院工会会员、职工家属共100多人参与了...

大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化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