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一“搬”未了之 □ 罗力玮

河池日报 2018-05-01 08:03 大字
 

近期,《河池日报》已经多次报道了各地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推进移民搬迁的工作所取得的积极进展,例如4月13日二版的“大化创新举措全力推进移民搬迁”,据该报道,去年和今年,大化县已完成投资53831.1万元,有1469户6826人已领钥匙入住。

不光大化,其他县区的移民搬迁工作也已可说是成绩斐然,如今连参加征文比赛的小学生都会在作文中形容老家的“移民新村虽然朴实无华,但仍很‘吸睛\’”。然而,能让历来安土重迁的农民离开自己熟悉的一方水土,搬入很可能人地两生的移民新村,对搬迁户而言,移民新村当然不会也不能只是“吸睛”。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移民搬迁主要是在精准脱贫的框架下进行的,这项工作指向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一方水土实在撑不起一方人的小康生活,那就索性让一部分人挪一挪。移民搬迁可以让搬迁户得到实惠,也会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区域发展,对地方经济自然是助益良多。

但更应该注意到的是,新房钥匙仍并不等于小康生活的“保送资格”,无论对于期盼迈入小康生活的搬迁户,还是对致力于实现脱贫摘帽、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地方政府来说,都应该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

之前有媒体报道过一些石山地区贫困户对搬迁的担忧,“无论如何,现在在地里撒点玉米种就可以有得吃,只需要再买点盐就够了,搬去外面的话,什么都要用钱买了”。这样的话很难说是杞人忧天,因为已经捕捉到了问题的某些实质:不搬的话,“自然经济”可能也撑得下去,搬出去就意味着“商品经济”了。

相当一部分搬迁户所需要面对的正是从“撒点玉米种就有得吃”到“什么都要用钱买”的转轨。这可能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也是个无可回避的过程。在现在的条件下,要迈入小康生活,往往就意味着个人必须参与社会分工,参与商品经济,参与得越好越深,创造财富的效率才越高。从这个角度看来,“搬出去”“领钥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搬迁户仍然需要在新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懈奋斗,小康的果实才会长得快、熟得透。

对地方政府而言,“搬出来”是一项挑战,让搬迁户“住下来”乃至“富起来”则是另一项很可能更艰巨也更持久的挑战。如何为这些搬迁户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乐业”?如何提高这些困难群众的劳动技能?搬迁户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该如何提供?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又该如何保持稳定甚至不断提高?可以说,类似的问号还有一串,无不考验着各地的能力、耐心与智慧。只有把这些问题一一解答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经得起检验。可喜的是,各地党委、政府早已未雨绸缪,通过创建产业园等方式,让移民住得下、住得稳、能致富。移民也要转变观念,主动对接,学好技能,勤奋劳作,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1980年出版的小说《陈奂生上城》中,县委书记把“漏斗户主”陈奂生送到县委招待所过夜,却并未和招待所方面有所交代,结果招待所收了陈奂生“五块钱一夜”的住宿费,搞得这个普通农民颇有些“肉疼”。今天,数以万计的“陈奂生”为了奔小康搬进移民新村。无论对“陈奂生”还是对“县委书记”来说,移民新村的房门都不是奋斗的终点,而只是新的、更高一些的起点。

新闻推荐

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河组示〔2018〕1号

根据有关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兰明杰,男,瑶族,1966年12月出生,籍贯广西大化,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专学历,现任河池市移民工作管理局后期扶持科科长,拟提拔担任副处级...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