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领导包村 决战脱贫
本报记者廖庆凌通讯员韦哲
近日,寒冷的冬雨飘飘洒洒,在大化雅龙乡温和村通往弄火屯崎岖陡险的山道上,大化瑶族自治县委书记杨龙文带领的调研组身穿雨衣,拄着拐杖,艰难地攀爬前行。弄火屯的“火”,在壮语中是“贫穷”的意思。弄火屯山高路险,土地稀少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居住这里的群众一直处于深度贫困之中。
“弄火屯整屯搬迁至村部所在的弄力安置点,安置房已基本建成。”乡长覃斯亮汇报。在弄火屯,调研组察看群众的生活环境,并走进贫困户韦桂元家里,召集屯里的贫困群众过来,察看各家各户的扶贫手册,了解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弄火屯现有17户76人,贫困户11户46人,贫困发生率为60.5%。调研组对安置点装修和配套设施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力争让群众迁入新居过新年,并探讨劳务输出帮扶、产业帮扶渠道。
这样的调研帮扶情形在大化贫困山乡46个深度贫困村先后出现。大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万多人,2017年上级下达的脱贫任务是8374人,大化的脱贫目标是1万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任务非常艰巨。2017年11月下旬,该县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执行力。安排部分县领导到雅龙、板升、七百弄等深度贫困乡镇担任第一书记,并将全县处级领导由包乡督战负责制,转变为包村负责制,以战斗的姿态来对待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连日来,全县30多位处级领导干部分别深入深度贫困村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办法,了解深度贫困村贫困户分布、住房、产业发展、人均增收及扶贫搬迁工作状况,了解分析贫困户致贫主要原因,脱贫攻坚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动员贫困户向县城搬迁,就近集中搬迁安置。对不愿意搬迁的,调研组立足山里的资源优势,从多样性、适应性、实效性出发,与贫困户探讨产业脱贫等脱贫摘帽措施。
2017年,大化强力推进深度贫困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集中供水工程56处,完成水柜建设1530座;累计投资12.44亿元,共建有安置点16个,已搬迁入住2950户1.37万人,远超自治区下达的最低控制数。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许丹婷)11月30日,中央文明办发布11月“中国好人榜”,广西的蒙志年、李德广夫妇榜上有名,分别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和孝老爱亲好人。蒙志年生前系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温和村弄庭屯人,在...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