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残志坚 奋斗致富 ——大化县共和乡水力村陶日乐的脱贫故事 □ 韦 哲

河池日报 2018-01-02 09:51 大字
 

大化瑶族自治县共和乡水力村水力屯陶日乐一家脱贫了,村里人都感到很震惊,但在震惊之后,大家称赞不已。

陶日乐一家是在处境极其艰难的状况下,艰难地走出来的。

2010年,右腿疼痛多年无法做重体力活的陶日乐股骨坏死,手术后也未能完全康复,他的腰再也不能灵活弯曲,肩膀再也不能承受重负,他成残疾人了。

父母已年逾古稀,大儿子小时候因发高烧导致脑瘫,长年需要治疗护理,女儿和二儿子在校读书。在广东打工维持家庭生活的比他大两岁的妻子苏玉不得不还乡照顾家里。

如何维持家庭生计,如何才能确保小孩顺利完成学业?成了时年48岁的陶日乐每天都在冥思苦想的问题。

2011年3月,了解到在平果县的老表种桑养蚕,收入不错,陶日乐便和妻子苏玉利用家里的1.6亩田地学着种桑养蚕。但是这一年,陶日乐一家没有分文收入。经验不足,养的蚕死的多,出茧少。随后的两年,养蚕步入正轨,但规模小,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入不敷出。

2014年,陶日乐父母接连病倒了,家庭开支及负担日益增大。外出打工已不可能了,壮大桑蚕种养规模促增收,成了家里最大的期望。但是,陶日乐经济困难,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关键时刻,大化县人民政府伸出援手,给陶日乐一家免费赠送6600株桑苗。于是,陶日乐及妻子到附近的山坡开荒3亩坡地。尽管残疾,陶日乐没有袖手旁观,翻土、摆苗、施肥……他与妻子同心协力。

“人家6点钟起床,我们5点就起床了。”陶日乐说。

这一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和自己辛勤的付出,陶日乐收入1.5万多元。

2015年,***攻坚战打响之后,陶日乐的桑蚕产业有了大的起色。大化县人民政府再给陶日乐一家免费赠送4400株桑苗,并给予化肥扶持,帮助他进一步壮大产业。这给陶日乐对发展桑蚕业充满了信心。于是,陶日乐与妻子到5公里外的名为弄昆的山弄租用土地25亩,壮大桑蚕产业。资金困难,陶日乐与群众商量:先经营土地,有产出才给租金。但是搭建蚕棚、引进桑苗、蚕苗,需要资金,陶日乐便到信用社贷款3万多元,但还是缺2.5万元。于是,县人民政府雪中送炭,给予5万元扶贫贷款,解决其产业发展资金困难问题。

2016年,正当产业中兴之时,两位老人及小孩病情愈加严重。养蚕需要精心护理,每晚要喂养到深夜12点。出茧前,每晚要起来喂养3次至4次,让蚕儿吃饱,确保出茧正常饱满。到弄昆屯养蚕,意味着夫妻俩早晚都要呆在里面。这样,没人照顾老小。心理压力非常大,家庭负担非常重。陶日乐面临了重大考验。

了解到陶日乐的家庭困难后,大化县人民政府又给陶日乐赠送50只七百弄鸡,让他增加收入渠道,加快脱贫步伐。

“越是困难,越要往前闯。”陶日乐说,“有这么好的政策,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只要勤劳肯干,即使辛苦也不要怕,生活总会好起来的。”

他请人把蚕棚拆下变卖,利用自家楼房养蚕。桑树地太远了,他便买了一部三轮摩托车,运输桑叶。尽管残疾了,有时候甚至股骨疼痛难忍,加上劳累不堪,但他咬牙拼搏,没有一天闲下来。

种养规模大了,忙不过来,他便请村里4个劳力帮工,顺便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不幸的是,两位老人及大儿子不幸相继离去,陶日乐的人生受到沉重打击。了解到陶日乐的家庭变故后,大化县委主要领导给陶日乐一家亲切的慰问,并再赠送40只七百弄鸡,鼓励他振作精神战胜贫困。深圳市保安区还给他家1000元慰问金。帮扶干部也给他带来了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给他送去关怀和温暖。陶日乐感恩不尽。

党委、政府的关怀以及陶日乐与妻子的勤劳拼搏,2016年至今,陶日乐共养蚕24批,共收获蚕茧2600多公斤,平均年纯收入5万多元。

陶日乐说:“感谢党委、政府的关怀,让我度过人生最困难的时期,让我的两个小孩能够完成中学学业。”现在女儿已经上了大学,二儿子已经读了中专,陶日乐感到很欣慰。他说,以后他们的人生一定比我们过得幸福。

现在,陶日乐一家脱贫了,他和妻子一如既往地发展桑蚕产业,创造新的生活。他是村里第一个发展桑蚕产业的人。在他的影响和政府的帮助下,目前水力村种植桑树已达883亩,蚕农已经达到133户,桑蚕产业迎来了大发展。

新闻推荐

十多年前,不少移民从从大化等地迁入南宁,如今再获帮扶 移民再迁新居: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李俭芹)十多年前,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居民,因水库移民和生态移民迁居到了南宁,分布在各个乡村安置点。因此前的安置点较偏僻,且砖瓦结构安置房很多已破败,在...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