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多字教书日记讲述24年讲台时光
覃江玲买蛋糕给学生过生日。 覃江玲在学生家中辅导功课。 覃江玲与学生在一起。 覃江玲的部分日记。南国早报记者 陆旺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陆旺实习生韦燕柳
抽屉里一沓沓的获奖证书,几本加起来有10万字的日记,记载着她24年的讲台生涯,以及她与学生、乡亲的愁与乐。覃江玲——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的一名乡村教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自己挚爱的讲台,用自己的真诚与执着,赢得了乡亲们的热爱与尊重
修课桌补瓦房
学校来了“女汉子”
覃江玲是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科优村小学的老师,她热爱老师这份职业。“我高考填的所有志愿都是教师专业。”覃江玲说,可她落榜了。
1993年,当覃江玲去复读时,听到百马乡科优村弄用教学点无人教课的消息,她立马找到时任教管办主任覃宏谋,并递上申请书,希望能有机会当上老师。
覃宏谋见她是女孩,担心山里条件艰苦,她吃不消,便婉拒了。但覃江玲没有放弃,她隔三差五就去找覃宏谋,最后,覃宏谋勉强答应:“那你试试吧,如果受不了,就别干了。”就这样,覃江玲成了一个月薪为50元的“一校一师”的代课教师。
因为当时科优村弄用教学点只有她一名代课老师,很多事情都得她一个人解决:瓦房教室漏水了,她架起梯子,爬上屋顶,换瓦补漏;教室桌椅坏了,她拿着锤子、锯子修理。
“我就像个女汉子。”覃江玲说。覃江玲的日记里记录着24年来,她先后去了8所乡村小学教书,包括百马乡科优村小学弄用教学点、登排村小学灵地校点、永靖村小学万能校点、科优村小学、七百弄乡戈从村小学等,这些学校交通不方便,条件艰苦,是当地很多人不愿意去任教的学校。
因工作出色,1996年,覃江玲转正为公办教师。
省吃俭用买蛋糕温暖留守学生心
覃江玲所教班级的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关于隔代教育出现的问题多次出现在她的日记中。
“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低,父母在外打工不在身边,很多小孩会感到孤单。”覃江玲说,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以及心理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她从2013年开始,记下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日。每逢学生生日这一天,她都会自掏腰包,花上100多元买来蛋糕,送到学生家里给学生过生日。
“生日会,也是家访的好机会。”覃江玲说,把课堂从学校转移到学生家里,既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可以了解学生家里的情况,与孩子的家人交流。
一次,覃江玲在家访中了解到,学生韦湘连的家境非常贫穷,她的父亲、爷爷、奶奶都疾病缠身。韦湘连每天放学回来,除了做家务、写作业,还得照顾一岁多的妹妹,承担很多家务,这让覃江玲心情很复杂。她在日记里写道:“我有这样的好学生,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我一定帮她找县妇联,通过‘春蕾资助计划\’资助她读书。”
其实,覃江玲的家境同样不好,丈夫身患多种疾病,需要不菲的治疗费用。她平时省吃俭用,从未给自己的两个女儿买过一个蛋糕,却已坚持给200多个学生过了生日。因为她的贴心与负责,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转到她的学校就读。
教学连年获表彰日记记录点滴师生情
在覃江玲十万多字的日记里,除了日常记录外,她还摘抄了不少教育学者的文章。她乐于学习、探讨很多乡村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
从1999年至今,她几乎每年都获得大化县教学质量超标奖,多次获得河池市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荣誉也获得不少,如2014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研究工作先进个人”奖;2013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论文评比一等奖。
翻阅着这本日记,记者就像是看到了24年来,她与学生、乡亲们朝夕相处的点滴,以及她献给乡村教育无悔的人生。
新闻推荐
张杰精心为经纪人小兔策划了大惊喜■本报记者黄璐燕8月5日晚,张杰2017“我想”世界巡回演唱会如期唱响广西体育中心体育馆,全场座无虚席。张杰不仅献上了自己的25首经典好歌,更与场内近万名观众对唱...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