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合村瑶胞甜甜的笑容
本报记者廖庆凌通讯员韦明崧韦鑫
沿着一条弯曲畅通的公路,记者于秋日里走进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好合村,只见漂亮的民居错落有致,道路两旁栽种的野葡萄郁郁葱葱,水泥路宽阔平坦,杆式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休闲步道间、村部广场上,随处可见的甜甜笑容……
好合村位于巴马县城北54公里处,与凤山县接壤,全村17个村民小组525户1976人,瑶族群众占70%。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0户939人,贫困发生率达47.3%,属于深度贫困村。几年来,好合村大力发展母香猪循环养殖,创建野葡萄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9万元。
“我刚来这个村的时候,入村的主路还是2003年的村村通公路,年久失修,车子很难开进村里,现在路通了,村里还盖起了村部综合楼,还有休闲广场……”谈起好合村的跨越式发展,河池市投资促进局干部、主动请缨来到好合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黄规划感慨万千。
好合村属典型的大石山区,山多地少,石缝里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是野葡萄、食用菌、雷竹等种植的理想之地。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共同谋划带动该村产业发展。目前,野葡萄、雷竹种植面积近500亩。
黄规划说:“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带贫、能人带动的作用,使145户贫困户参与到经营好合村小谷鸡项目,4户贫困户参与到经营巴马坡漂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4户无劳动力贫困户参与经营雷竹种植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户均实现增收3000元以上。”
“感谢党的好政策,不光村集体有了经济来源,我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味儿!”在脱贫户韦国强的家中,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既似花园又似果园、菜园。前几年,韦国强在外漂泊,居无定所,靠做点散工维持生计,2017年,政府通过危房改造,他把家里弄得焕然一新。“还给我村里的合作社活干,每月有工资领,日子过得安稳了。”他说。
新闻推荐
各市迎来跨省旅游团队 旅游景区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确保旅游市场安全健康发展
本报巴马讯(记者/吴丽萍)7月19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旅游协会主办的广西跨省旅游重启开放迎客仪式在巴马瑶族自治县...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