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巴马瑶族自治县弄友村党支书罗有县带领群众奔富路 本报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凌吉荣

河池日报 2019-06-11 08:48 大字

作为一名贫困山区瑶族群众的儿子,罗有县从一个贫困学生、追求进步的年轻人,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退伍军人,执着于回到家乡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

罗有县出生在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友村,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大石山区贫困村,看着父老乡亲行路难、饮水难、住房差的困境,他从小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2005年,刚读完初中的罗有县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在上海市消防部队服役。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他作为第一批抵达汶川地震核心区的救援队员,参加了为期8天8夜的救援抢险,凭借坚强的意志力不眠不休,全队共救出伤员20余人,因表现突出,被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见慰问。这次救灾中,罗有县被评为救灾先进个人,并在抗震救灾一线入党。在6年的部队生涯中,罗有县获诸多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获得嘉奖。

退伍后,为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带领群众奔富路,罗有县参加了弄友村“两委”换届选举,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2017年,罗有县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第一要务。他提出重点选拔培养“敢闯能闯会闯”队伍的思路,多方动员年轻人、产业大户和高学历人才进入班子队伍。制定“功能型党小组”管理办法,把全村党员干部划分为项目发展、市场营销等9个功能型党小组,为党员设岗评星,让党员在帮带发展产业、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当标兵、作表率。目前,全村23名党员人人有帮带联系户,个个有产业责任区,全村220户村民种上经济林,办起了专业合作社和集体企业。2018年,该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多元。

“村民的事情要记在本子上,更要放在心上。”罗有县常与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倾听民声,将村民们反映的情况记录“在案”。在他的手机里,大部分电话号码是村民的,方便他随时随地为农民群众解答难题。

“书记,水毁灌溉渠道要修了,进屯道路很不安全……”2018年,该村水洞屯村民找到罗有县反映情况。罗有县立即组织村两委按程序研究表决后,不到4天时间便把水渠修好。同时,利用村级经费投入1.2万元,为该屯修通了断头路。

为让村民们反映的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罗有县组织村组干部把全村的大小事情、村民们期盼解决的问题收集上来,通过每月召开民情分析会,对符合要求、村委能够解决的,及时落实解决;对需要交办的,按程序及时移交乡政府,按程序办理。近年来,村党支部有效解决村民反映的环境卫生、困难救助、健康体检等问题30余件。

农村的事情要办好,必须把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在罗有县的带领下,弄友村健全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的村级治理机制,做到职责明、关系顺、人心齐。在短短两年里,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束了全村不通水泥路的历史;集中供水和水柜建起来了,户户有了安全饮用水;全村消灭了危房,21户农户实现易地搬迁,群众住有所居;建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篮球场、戏台,还建了村集体香猪养殖场,全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新闻推荐

巴马所略倾力打造“两棵树”促发展

巴马讯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充分利用富硒的土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越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茶和核桃产业,生态产业成为...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