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念好产业经 巴马推进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
本报讯(记者龙招江通讯员凌吉荣)“这个棚的香菇棒还没有注水,那个棚的香菇棒未完成刺孔……”4月23日,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园,贫困群众黄晖正一个大棚一个大棚地巡查,并详细做好记录。
黄晖去年从东山乡文钱村搬到安置点,现在是产业园重点培养的技术骨干,他每天都跟着县里派来的专家努力学技术。
产业园是巴马县整合资金近400万元,采取“政府筹资建棚、公司提供技术及产品回收服务、农户认领或委托合作社经营获得收益”模式建设,实现了安置点170多户搬迁户每户有一个食用菌大棚,每个大棚年可实现纯利1.2万元左右。项目的实施,使凤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农户能就近发展产业、在家创业,增加收入。
2019年巴马要整县脱贫摘帽,年内要实现5158户2.23万人脱贫,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为此,巴马县提前谋划,将扶贫产业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依托生态优势和世界长寿之乡品牌提升产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培育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巴马县通过充分调研,确定利用产业奖补资金,重点发展食用菌和“小谷鸡”两大产业。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点的537户预脱贫户,每户利用产业奖补资金9000元发展一个食用菌大棚;在每个乡镇建设2个至3个“小谷鸡”养殖基地,带动贫困户利用产业奖补资金4500元,每户每年养殖2批共600羽“小谷鸡”,目前已覆盖3300余户。“加上扶贫车间和其他产业,实现了贫困户特色产业全覆盖。”巴马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产业组组长黄尚明说。
“有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并实施保底分红、保价回收,大家心里有底,养鸡热情高涨。”燕洞镇龙田村党支部书记杨顺良说。群众的底气来自国有龙头企业的撑腰。针对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巴马在发展食用菌和“小谷鸡”产业中,由巴马国际旅游区投资发展集团旗下的农林投资公司负责技术服务和保价回收,并确保8%的保底分红。对贫困户引进的菌棒,公司执行“坏一棒换一棒”制度,确保百分之百出菇;县财政出资,为投放的“小谷鸡”购买保险,降低产业风险。
该县还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种养基地土地流转均由村里自己解决。同时,注重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参与种养的贫困户中选拔不低于20%的户数,由基地或合作社进行培训,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振兴乡村人才。培训合格后,采取政府补贴和贫困户参与建造的联动方式,形成订单农业,激励更多贫困户自主发展。
产业扶贫,产销对接是关键。据统计,巴马食用菌目前已形成年产600万棒的规模;规划建设的27个“小谷鸡”基地已投产10个,年出栏量超过100万羽。该县抓住深圳对口帮扶河池的机遇,建设“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与深圳市场对接,让巴马特色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2018年,深圳“巴马之窗”开业,汇集服务、招商、展览、销售和扶贫五大主体功能,成为巴马扶贫产业产品直接面向高端市场的重要渠道。“我们正在按供港标准,建设屠宰及冷链物流体系,为巴马产品开拓稳定的市场。”巴马农林投公司董事长覃宁说。
新闻推荐
自治区民政厅与中华两岸康养协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许耀艺/摄本报记者简文湘实习生覃柳玲通讯员曾诗斯核心阅读4月13日,“...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