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那兰 □ 韦明崧

河池日报 2019-04-26 08:48 大字

初到那兰,是在己亥年三月初,这一次,我是跟随巴马瑶族自治县文联组织的20多名文艺作者一起走进那兰采风创作的。从巴马出发,一路颠簸在新翻的水泥路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那兰。

尽收眼底的是一片神奇、美丽、古朴的土地。如果你踏上这块迷人的热土,一定会被这神话一般的大自然美景所折服,并叹为观止,诗如山间清泉一般涓涓涌出……

陶渊明为后人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有农田、桑竹、村庄、炊烟、鸡犬,一派安居乐业、逍遥自在的模样。其实,在巴马县那桃乡灵岐河畔,也有一个美丽宁静的古老村屯——那兰,同样能够让你感受到一份怡然自得。

见我们来了,屯上的人热情地打着招呼,当得知我们是来此采风创作的,便饶有兴致介绍起古村来。以前,由于交通不便,藏在闺中无人识,如今,随着当地城乡公交的发展,古老乡村也渐渐被人所熟知,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那兰,是一个俊秀、苍翠、多姿的村屯。如果你走进这风光旖旎、梦境一般的仙境,一定会被她无穷的魅力和村民的好客所倾倒,并为她独特的瑰丽景观所陶醉,丢魂夺魄,情愫殷殷……

流淌不息、伸向远方的灵岐河,汩汩流动,河水特别干净,用手触摸,清凉,特别舒服。据村人介绍,这灵岐河之水,冬暖夏凉,是村民的饮用水,即使在干旱年景,都没有断过流,可谓神奇。并且,这水可以直接饮用,人喝了不会拉肚子。古老木棉树像一把巨伞一样,为灵岐河遮风挡雨,守护着水的末端,庇佑着民生。山上风景优美,四季如画,滋养着深厚的那兰壮族文化底蕴,民族风情浓厚,便自然而然的对她抒情,在画里、在诗词散文里……那兰的山、那兰的水、那兰的姑娘、那兰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沁透芳香,就像诗和远方,如梦如幻。

那兰的山不算太高,也不属名山之列,但她得益于天地之灵气,确实美、确实秀,也确实迷人。山中群峰如剑,绿河如波,古老的木棉树既雄奇又伟岸,花木遍地,梯田既秀丽又矜持,到处点燃希望。处处山花烂漫,绚丽如霞,似一幅美妙无比的风景画,又像一个巧夺天工的大花园,会使人绿波绯红浸透心灵,让人觉得顿时爽心润肺,悦目舒美,悠然之中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愉快和情趣。

有人说300余年的古老木棉树险峻雄奇,是美丽那兰屯中不可多得的“伟丈夫”。

有人说灵岐河末端畔上幽静淡雅,秀丽非凡景色,是美丽那兰屯中“国色天姿”的“娇女子”。

壮话中的那兰,“那”是水田;而“兰”是坚硬的土坡。在壮族儿女心里,“那兰”具体象征了坚毅的性格!事实上,人人都知道这是后人的一种美好意愿。但这个不明的诠释却让那兰的世世代代人与艰苦奋斗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兰屯地处河池、百色交界处,与田东县朔良乡元色村山水相连,全屯101户500多人口,在扶贫攻坚大会战中,贯穿全那敏村的水泥路终于打通了路过那兰屯的“断头路”。一夜之间,这个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交通要道,小山村迎来了巨变,沸腾起来了,文明过节、尊老助学、积极向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农村文化精髓,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原生态的风景自然让人感受不一样。听溪水潺潺,看远处梯田,观木棉花开。炊烟袅袅中,不觉有了饿意,好客的村人为我们摆设了长桌宴,让我们采风创作组一起吃顿大锅饭,大灶大锅柴火烧的土菜味道就是不一样。散养的那兰土鸡,灵岐河里的那兰鱼与藕,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吃得我大快朵颐。

那兰平时是安静的,屯里老人、妇女、孩子居多。那兰屯目前已培养出近30名大学生,人才结构多样化,有公务员、记者编辑、老师、公司职员、IT人才,有经商办厂,也只有过年过节时,村子里才会热闹。

那兰人是淳朴的,也是幸福的,守着一方好地方,努力打造“文明那兰、文化那兰、艺术那兰、法制那兰、平安那兰”的独特魅力,过着自己喜欢的经年度月生活。

新闻推荐

巴马设曝光台 曝光不文明行为

巴马讯近日,一辆轿车开进巴马瑶族自治县寿乡文化广场内停车,被市民用手机拍下。随后,该不文明行为在“市民不文明行为曝光台...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