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延续和扩散 专注 坚韧 善良 身边人眼中的“扁担姐”
“扁担姐”39年献爱心不改初衷,生活在她周围的人怎么看?1月19日,华商报采访了多位她身边的人,听听他们怎样评价痴迷公益的母亲、“麦妈妈”和大妈。
>>全国兄弟姐妹最多的人
妈妈痴迷公益源自外婆遗传
19日,麦琼方的亲生儿子韦晶接受了华商报记者的采访。韦晶今年30岁,毕业于桂林旅游学院,现在从事旅游工作,接受完记者采访,他就要起身前往美国做学术交流。
韦晶用专注、热情、淳朴六个字来总结妈妈,他说妈妈很伟大,也很不容易。韦晶承认,自己是全国兄弟姐妹最多的人。他记得当年上中学时,妈妈让他住校。周末回家时看到别人睡了自己的床,自己只能打地铺,会作何感受呢?韦晶说没有特别的感受,因为很早以前,他就坐在外婆的背箩里去外面帮助别人,他感觉能帮助别人很幸福。他说,有时候家里突然住进来十多个同龄孩子,他也担心妈妈对自己的爱会减少,因为后来每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妈妈给他们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费,而他是妈妈的亲生儿子,每月只有400元。但他后来理解了妈妈的用心,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苦别的孩子,其实妈妈对每一个孩子都视如己出,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这样的大家庭也造就了韦晶身边的小伙伴比别人多。“家之所以为家,是因为一群有共同爱好、一样目标的人聚集在一起。”受妈妈影响,韦晶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可以帮助到这些兄弟姐妹,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
谈到妈妈对公益的痴迷,韦晶说算是家族的遗传吧,“从我的外婆开始就这样帮助别人了,这是外婆遗传给了妈妈。”他曾对妈妈说,“只要你喜欢做公益,我会永远陪你走下去……”
>>麦琼方帮助过的人
受麦妈妈助养
失亲女孩考上西安交大
麦琼方收养的86个孩子都有故事。“我们姐妹俩能有今天,全仰仗麦妈妈。”来自广西巴马的覃斯洁告诉华商报记者,她们姐妹俩如果没有麦妈妈的助养,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好生活,她们对麦妈妈充满感激。这对瑶族姐妹2岁时失去母亲,父亲外出打工音讯全无,姐妹俩孤苦伶仃,相依为命。麦妈妈得知情况后,将她的妹妹接到百色,后来送进希望小学读书,还把她从打工的广东叫回来,帮她介绍了一份医院食堂的工作,并托人把她送到百色三中读书。
覃斯洁刻苦读书,201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如今,覃斯洁在广州工作,不仅结婚,娃也1岁多了。姐妹俩每年过节,只要有空就会回百色去探望麦妈妈,她们一直对麦妈妈心怀感念。覃斯洁对麦妈妈的坚毅品格深有感触,“麦妈妈以柔弱之躯给我们撑起一个遮风避雨的家。”
爱心志愿者、麦琼方的外甥女黄子芸也对小姨的品格深有同感:“我外婆(“扁担姐”的妈妈)就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她见到乞丐蓬头垢面在菜市场捡菜吃,就会把自己的早餐送给他们,还帮他们剪头发,把家里的旧衣服送给乞丐御寒。外婆在外公去世后独自拉扯大5个孩子,个个都供去上学,可见有多坚韧的品质,所以小姨从小就耳濡目染,识得什么是善良,即便自己也经历了丧夫之痛的打击,仍然艰难地独立撑起一个家,小姨传承了外婆助人为乐的品质。她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内心却是强大而快乐的,同时,小姨也得到了身边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影响和带动了许多有爱心的草根大众。”
>>被扁担姐带动的人
志愿者:凑钱买车变“公益专车”司机
19日,44岁的爱心志愿者张金华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家里买了汽车后,就被麦琼方大妈征用了。张金华夫妻俩靠摆地摊卖棉花糖为生,两口子都是四川成都人。2014年,家人凑了14万元买了辆哈弗,之后他就成了麦琼方的专车司机。“这个车底盘高,开着下乡进山送爱心物资比较轻便,每次去来回油费都是我自己掏(笑)。”张金华说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也是被麦琼方带动的,他们有一次进村寨后,发现大山深处的村民很贫困,“大冬天没有棉鞋穿,身上的衣服脏兮兮的,看着太可怜了,确实需要帮助。”从那以后,他才感觉麦琼方做的事情很伟大,以后只要麦琼方一个招呼,他随叫随到。他开车去时,还会带一些水饺,大山里有的孩子都没吃过水饺。如果和地摊生意冲突了怎么办?张金华告诉华商报记者,他的地摊生意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撤,当然,有时候也会让老婆去顶。
谈起“扁担姐”对公益事业的痴狂,爱心志愿者方怡说:“她可能正在吃饭,电话一来说要捐衣服,她会撂下碗筷就跑去拿。有时候,走路碰上谁,她都会问一句:“你家里有旧衣物吗”?”华商报记者 李华
新闻推荐
巴马讯1月11日,总投资2900万元的国道243线巴马瑶族自治县(原国道323线瑞金至临沧公路K1405+000~K1428+300段)路面大修工程通...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