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教育一个不落科研成果遍地开花
近年来,来桂留学生数量一直在增长。 广西医科大学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雷倩倩
从1977年高考恢复,到如今大学“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贫困生含泪放弃学业,到如今不让一名“准大学生”失学……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高等教育大步向前,成为广西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1教育公平
“准大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2018年9月,来自巴马瑶族自治县一个小山村的黄星,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而在几年前,他差点因经济困难,放弃大学学业。
黄星告诉记者,他和姐姐、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因经济拮据他也几度动了放弃学业的念头,觉得即使考上了也没有条件读。幸亏在老师和姐姐的劝说下,他坚持了下来。2014年,黄星考上了广西民族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他还拿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办理的告知材料。
有了助学贷款的帮助,黄星顺利进入大学,学校又为他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减轻生活负担。
广西民族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韩燕燕老师介绍说,随着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项资助制度的出台,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愈加完善,资助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这都成为了实现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十年来,为了不让一名“准大学生”失学,广西逐步搭建、完善资助体系,实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程覆盖。
2大学建设科研成果遍地开花
2018年4月,在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基于DNA、蛋白质靶标新型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发现”这项科技成果获得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这是广西科学技术奖的最高层次奖项。项目团队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宏教授课题组。
据该实验室主任、自治区科协副主席梁宏介绍,经过近20年的钻研,团队提出了从中药活性成分出发创制抗癌新药的新观点,并形成系统性。这些创新的研究成果,都对未来攻克肿瘤疾病具有重大意义,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学术影响。
据了解,截至2018年,广西高校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国家部委科技创新平台1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6个,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一批,高等教育领域特色化办学明显提升。广西大学入选了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土木工程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3教育国际化广西成留学生的第二故乡
“毕业以后我就留在南宁,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上班,希望能帮助广西和越南进行医学方面交流合作。”2018年,作为留学生毕业生代表,来自越南的范氏泰和在广西医科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上如是说。13年前,范氏泰和从越南来到广西求学,从本科读到博士,如今广西对于她而言已是第二故乡。
如今,像范氏泰和一样的来桂留学生越来越多。范氏泰和告诉记者,2005年,与她同来广西医科大学就读药理学的越南留学生共有7名,但后来,一个年级有大约30名越南留学生。不仅如此,还有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广西求学,包括尼泊尔、印度、尼日利亚、也门等国。
广西高校吸引的不仅仅有留学生,还有外籍教师。2016年,来自马来西亚的杜益兴在北京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后,进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成为一名高校竹笛教师。
这些年,广西高校在“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宽。目前,广西高校已与各国的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有32所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五年来,来桂留学生数量年均增速达10%。广西也成为全国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
数说广西高校教育成就
高校资源总量
2017年底,全区共有高等学校80所,是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倍。
学生培养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14.86万(研究生3.04万人),是自治区成立之初的98.7倍,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是2350人。
学科建设发展
截至目前,广西高校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高校科研能力
2016~2017年,广西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立项960项,经费近3.7亿元,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在2016~2017年的广西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名单中,广西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127项奖励,占授奖总数43.6%。
资助标准提高
2015年,广西提高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标准,从原贷款金额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提高到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对外交流合作
2017年广西32所院校共招收来桂留学生14528人,比2009年的6002人增长了142%;全区赴东盟留学人员超过4000人。
新闻推荐
巴马讯“你们怎么知道得那么快?”11月20日,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局桑村局桑街农贸市场内,巴马县所略派出所民警成功抓获网上在逃...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